官方老師
2022-09-12TA幫助家長解決了 條親子問題
當家長發現孩子拿別人東西還撒謊時,先別急著動手,也不要著急批評孩子,需要找到孩子這樣做的東西,才能引導孩子以后不再犯同樣的錯誤。下面小編就來談談8歲孩子拿別人東西還撒謊的相關話題。
有的熊孩子總是很調皮搗蛋,趁別人不注意拿了別人的東西,被人發現后謊話連篇,這個時候大多數家長都會感到很氣憤。事實上,冷靜處理會更好。
1、父母應該告訴孩子這樣做是不對的,同時如果孩子再出現這樣的行為,父母一定要給予嚴厲的批評和教育,讓他牢牢的記住。
2、平時多陪伴孩子,多和他進行互動,不溺愛孩子。
3、或許可以帶孩子去尋求兒科醫生的幫助。
有的孩子對于物品的歸屬權沒什么概念,于是覺得某樣東西有趣就直接拿了,或者出于一種好玩的心理,讓別人故意找不著。下面詳細說說8歲孩子拿別人東西還撒謊心里怎么想的。
1、孩子有一種強烈的占有欲望,他對自己感興趣的東西,充滿好奇心,很想馬上獲得。
2、孩子有一種異乎成人的冒險心理,他們心想,我拿了別人的東西,只有自己知道,別人卻不知道,這是多刺激和神秘呀。
家長想要管教好8歲拿別人東西還撒謊的孩子,先得了解孩子行為背后的動機,盡可能去滿足孩子的需求,然后教會孩子拿別人東西和撒謊都是不對的。
1、情緒保持平和嚴肅:平和的是每個孩子都要這件事;嚴肅的是問題嚴重,我們要認真對待;
2、你以及身邊的所有人先給孩子安全感:告訴孩子:我們不會報警察/我不會打你,但是我非常想了解情況,所以你愿意跟我說一下嗎?
3、理解想法但不同意行為:對孩子想要這個東西的想法表示理解,但行為是錯的,你可以說:我理解這個東西很好玩你很想要,但是你不可以沒有問主人就私自拿哦。
4、尋找解決策略:為自己的行為承擔責任,還回去,道歉等,如果這樣做,為孩子的勇敢有擔當點贊
5、執行懲罰措施:因為這是一個嚴肅的問題,所以完成第4步也要根據情節輕重進行適當的懲罰,如一周不能去游樂場玩等等,并為孩子接受你的懲罰而肯定他的配合
6、表達信任:仍然相信這個孩子一定是一個誠實守信的孩子。
如果小孩子總是拿別人東西還撒謊的話,而家長又沒有采取正確的措施的話,這會讓孩子養成不良習慣。下面具體談談8歲孩子拿別人東西還撒謊帶來的危害。
1、孩子長期說謊,會引起性格扭曲。這樣撒謊的孩子會想反正家長也不管,撒謊騙人就是為了好玩兒。
2、喪失信譽,以后結交朋友很難。沒有人樂意跟喜歡撒謊的人一起玩耍。
3、沒有責任感,以后性格也會向投機取巧轉變。孩子第一次撒謊沒有被發現,以后就會存在僥幸心理,一次兩次撒謊,多了就會成為一種習慣行為。
4、長時間的撒謊,會讓孩子變得虛偽。說謊成為習慣,孩子就會變得虛偽
孩子拿別人的東西,并不是像家長想的那樣,孩子是在“偷”,孩子只是覺得這樣東西自己沒有,想拿來玩玩啥的,孩子并沒有那么大的惡意。下面具體聊聊為什么8歲孩子拿別人東西還撒謊。
1、有沒有給孩子零花錢。孩子偷錢也好偷東西也好,都是因為渴望得到這個東西,我們沒有留給他善的方式,就會激發出來他使用惡的方式。如果我們經常給足孩子零花錢,并教會他如何比較價格,如何合理使用,孩子沒有必要去偷。
2、是否對孩子太嚴厲。如果平時就因為小事情,喜歡對孩子上綱上線的訓斥教育,那孩子的自尊水平是很低的,一個低自尊的孩子,在面對誘惑,自己又無力以正常渠道獲取的時候,才會突破道德去偷,并且試圖掩蓋自己的錯誤行為。
3、是否沒有教會孩子如何與人溝通和多種多樣的獲取方式。小孩子之間沒有的東西,可以商量和其他人交換玩耍,這叫分享,具體怎樣說,從小家長就應該有教導和示范。如果交換不了孩子哭泣,家長也要接納孩子的哭,并不會去羞辱他,不去傷害降低孩子自尊水平。
孩子大一些了,需要什么東西或者有什么想法,都可以跟父母商量,想想有什么好辦法去爭取,比如,可以利用周末擺小攤賣玩具,或者收集塑料瓶去賣,或者干家務活積攢零花錢去換取自己特別想要但是數額稍有些大的東西。不是要經常這樣去做,而是有那么一兩次體驗的機會,讓孩子明白掙錢和花錢的概念,他會學會珍惜與取舍。
總之,家長不要因為孩子偷東西就大驚小怪,覺得孩子給自己臉了,重要的不是揪著錯誤不放,而是在事情發生后對孩子的引導和指正,以上就是關于8歲孩子拿別人東西還撒謊的相關內容,謝謝您的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