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老師
2022-09-12TA幫助家長解決了 條親子問題
很多家長總是感到不解,為什么自家的小孩總是喜歡偷偷摸摸,家長一想到孩子“小時偷針,大來偷金”的俗語,就不禁擔心,下面小編就來和大家聊聊孩子偷東西應該怎么辦。
家長在面對孩子偷東西時,不要著急粗暴對待,而是應該先了解孩子偷東西的原因,才能正確教導孩子。
1、孩子占有欲作祟
有的孩子雖然也知道偷是不對的行為,但是受不了好東西的誘惑,看到別人有好玩的玩具和好吃的零食,于是就想占為己有,通過偷來實現目的。享受那種得到后的喜悅。
2、家長過度溺愛
有的家長很寵自家小孩,從小在家里都是孩子為中心,孩子犯的小錯誤在家里人眼里不叫事,覺得孩子長大以后自然會“改邪歸正”。孩子在家里養成了不良習慣,于是在外面也依然以自我為中心,去偷拿別人的東西。
3、孩子物權意識不清晰
實際上,有的孩子雖然知道拿別人的東西是不對的,但還是會這么做。這是因為在孩子的眼里是沒有清晰的物權意識,覺得的東西拿過來就變成自己的了,不會覺得這樣有太多的不妥,孩子只會考慮即時的快樂,不會考慮這樣做會帶來什么影響。
家長要認識到,孩子偷東西不能當成小事來處理。家長應該重視,因為小偷小摸成性會帶來很多危害。
1、變得滿嘴謊話
當孩子習慣性拿別人東西以后,為了掩飾內心的惶恐不安,為自己編造一個合適的理由顯得很有必要。孩子說謊話的能力越來越強,常常是謊話連篇,到那個時候想要糾正孩子的行為就會比較困難。
2、失去信任
當孩子經常偷拿別人的東西后,孩子就會被貼上“小偷”的標簽,別的孩子不愿意與偷拿東西的孩子玩。同時,孩子的小偷小摸常常伴隨著說謊,別的孩子在受到欺騙以后,就不會再相信偷拿東西的孩子,就會被慢慢失去信任,甚至被孤立。
3、走上違法犯罪的道路
孩子的偷摸行為如果得不到及時糾正的話,孩子就會覺得原來偷拿這么輕松,不勞而獲讓人感到興奮。發現自己賺錢又很難,還不如去偷來得簡單,于是走上違法犯罪的道路。
家長發現孩子偷東西以后,正確的做法是不要帶著情緒直接打罵孩子,而是應該找到孩子偷東西的緣由。下面一起來看看孩子偷東西應該怎么辦。
1、了解孩子真實想法
家長應該坐下來與孩子好好溝通,告訴孩子只要如實回答,知錯就改,還是爸媽的好孩子。家長要知道,恐嚇只會讓孩子心生害怕而不是實話實說。因此,家長要了解孩子真實的想法是很關鍵的第一步。
2、反思自我是否虧待孩子
家長不要忙著責怪孩子,而是應該自我反省,自己是否有虧待孩子。孩子平時正常而合理的要求是否滿足,家長是不是應該給孩子增加零花錢,然后在能力范圍內滿足孩子的需求,告訴孩子要經過別人同意才能動別人的東西,想要的東西只要合理,父母會給他買。
3、引導孩子認識錯誤
孩子偷拿別人東西時,雖然知道自己不對,但是不知道不對在哪里。這個時候家長就需要耐心引導,幫助孩子認識錯誤,告訴孩子,不能亂拿別人的東西,就像別人也不能動自家孩子的東西一樣。
總之,家長對于孩子的偷竊行為,沒有必要嚴加斥責,更重要的是第一次犯錯時就需要正確引導,讓孩子真正認識錯誤,改正錯誤。以上就是小編給大家帶來的孩子偷東西應該怎么辦的相關話題,謝謝您的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