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老師
2022-09-14TA幫助家長解決了 條親子問題
不少父母抱怨在與孩子溝通時,孩子總是不聽話,或者把父母的話當耳旁風,或者老是頂嘴......總之一句話,與孩子溝通極其困難。但其實與孩子溝通,是需要智慧的,也是父母必須要學好的一門課。今天我們就來談談怎樣和孩子溝通,希望能夠幫助各位家長消除親子溝通障礙。
隨著孩子慢慢長大,父母逐漸發現與孩子溝通越發困難,親子關系也變得不再親密,而是矛盾頻發、存在很大的隔閡。因此要想構建一個和諧、親密的親子關系,消除親子之間的隔閡,父母就必須要學會與孩子有效溝通的技巧。
1、尊重孩子
許多父母在與孩子交流時,總是習慣帶有命令的口吻,如“你應該要這樣做,不能是那樣做”......這樣的話其實非常容易引起孩子的反感,覺得父母總是發號施令,壓根沒有尊重自己的想法。久而久之,孩子就會不愿意和父母交談,自然也就不愿意表達自己的想法。
2、理解孩子
許多父母在與孩子溝通時一定要站在孩子的角度,設身處地為孩子著想,與孩子共情,并要運用孩子容易接受的方式去與孩子溝通,切忌那種說教式交談。這樣的話就會營造一種平等的溝通空間,實現親子溝通共振,讓孩子習慣去與父母溝通,甚至主動愿意去與父母溝通。
3、陪伴孩子
親子之間難以溝通也有可能是因為親子之間不太親密,孩子難以打開心房去與父母溝通。因此父母平時一定要多多陪伴孩子,多給關心、耐心,讓孩子愿意打開心扉主動去與父母溝通,實現重大突破。
在與孩子溝通時是要講究方法的,一旦家長用錯了方法,就會導致親子之間溝通障礙重重。下面就是幾種常見的親子錯誤溝通方式類型,一起來看看吧。
1、爆炸式
親子溝通時,總是會因為一點小問題爆發,不是孩子與父母頂嘴,就是父母嚴厲斥責孩子,甚至還會引起毆打、家暴,整個家里硝煙彌漫、極度緊張。
2、膽怯式
父母與孩子之間因為關系不夠親密,導致父母過于小心翼翼,不敢去說孩子的問題;孩子對父母也心存警惕,不愿主動表達自己的想法。總之父母、孩子在溝通時就表現的非常謹慎,甚至是“膽怯”,害怕會傷害脆弱的親子關系,導致親子溝通效果很慘淡。
3、敷衍式
在有些家庭里父母習慣以命令式口吻說教,導致孩子內心反感,表面上是在聽父母說話,實則是左耳朵進右耳多出,壓根沒放在心上,且自己有想法也不會說出來。
許多父母總是抱怨孩子越長大,就越難溝通,總是認為是孩子的問題。殊不知其實親子溝通困難很大程度上是父母的問題,父母需要去反思自己平時的言行,及時糾正,以便可以與孩子進行有效的溝通。
1、否定式評價
很多父母總是會放大孩子缺點,忽視孩子的優點,習慣性去否定孩子,說一些打擊孩子自信心的話,如“你怎么這么笨,寫三個小時還沒寫完作業”等。久而久之,孩子內心就會受到嚴重的摧殘,為了保護自己就會疏遠父母,不再向父母敞開心扉。
2、不懂換位思考
父母在與孩子溝通時總是會忽略孩子的想法,總是站在自己的角度去嚴格要求孩子,不懂得換位思考,不會從孩子的角度去思考問題。并且在孩子未完成自己的要求后,就會打罵孩子,導致孩子越發不想親近父母,越發不想與之交流。
3、朝孩子發脾氣
有不少父母不能控制自己情緒,習慣把受到的負面壓力、委屈等發泄在孩子身上,動不動就打罵孩子,拿孩子撒氣,導致孩子越發畏懼父母,越發不敢和父母交流,自然也就不敢表達自己的想法。
總而言之,在與孩子溝通時,父母務必要用對方法,杜絕一些錯誤的方式,多給孩子理解、關心、耐心,掃粗溝通障礙,實現親子的有效溝通,促進親子關系的親密無間。以上就是怎樣和孩子溝通的內容,感謝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