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老師
2022-09-17TA幫助家長解決了 條親子問題
孩子叛逆是每對父母都會遇到的教育問題,家長想要解決好這個問題,家長就得清楚孩子的心理狀態,才能真正引導好孩子。接下來就來談談叛逆期的孩子怎么管。
孩子由于閱歷和經驗的不足,其對問題的認識仍然會存在著偏激和片面的看法。家長這個時候就需要對孩子起到導向作用。
1、與孩子平等溝通
家長在與孩子溝通時,要注重場合和措辭。不要輕易去打擊孩子的自尊心,讓孩子在公共場合顏面丟盡。而是應該控制好情緒,心平氣和坐下來與孩子交談,就事論事,不要翻老賬,也不要給孩子隨便貼標簽,一上來就是孩子如何如何不聽話。當孩子感受到平等溝通時,孩子自然會愿意吐露心聲。
2、做孩子的傾聽者
家長對孩子的耐心不應該是花時間一直說教孩子,而是做孩子的傾聽者。家長應該耐心地聽孩子先講完,尊重孩子的人格,了解孩子的心聲才有利于矛盾的解決。其次,家長不要想到啥說啥,隨意去指責和草率批評孩子的觀點。
3、避免獨斷專行
作為家長,對于孩子的想法不應該強加干涉,而是在實踐中慢慢引導孩子,讓孩子不斷試錯再改正,孩子自己的體驗比家長的命令和口頭說教好用多了。其次,家長也可以說出對孩子行為的擔心和憂慮,表達父母的心情。
叛逆期的孩子生理上和心理上都較以往成熟,對很多事物都存在強烈的好奇心理,喜歡嘗試和探索,總是喜歡親身實踐,對于家長的話不一定認可。
1、對學習反感
孩子并不能像家長一樣理解學習的意義,不知道學習有多重要。于是對枯燥無味的學習并不愿意重視,在父母和家長逼急了的情況下,產生厭學心理。他們對于家長反復嘮叨學習問題,詢問成績情況感到無奈,只想逃離這日復一日的學習。
2、排斥與父母的溝通
孩子變得叛逆以后,很不愿意和父母進行溝通,覺得溝通也是無效溝通,并沒有太多意義,也解決不了實際問題,反而會讓彼此矛盾重重。于是孩子常常逃避溝通,讓父母不要插手他們的事。
3、不愿意回家
叛逆的孩子也有了自己的交際圈,回到家中需要在父母的眼皮底下活動,而在外面卻可以無拘無束。于是,孩子變得早出晚歸,寧愿在外面浪蕩也不想回家。同時,孩子也有可能是由于談戀愛,打游戲等而變得不愿回家。
孩子由于經驗和閱歷比較淺薄,在認識上其實是不夠堅定的,他們敏感而脆弱,偏激而固執,對于家里人的管教很不服氣。下面詳細談談叛逆期的孩子心里怎么想的。
1、被束縛而不夠自由
孩子常常將家長和老師的提醒和督促當做是“管”,孩子不喜歡這種束縛的感覺,覺得自己就像鳥籠里的金絲雀,雖然有吃有喝卻得不到自由,他們總覺得沒有人真正關心他們內心感受。
2、不能自己做決定
孩子一邊想要掙脫父母的管教,一邊在經濟上又無法真正獨立,不得不依賴家里,這讓孩子總是很矛盾。他們的一些意見在家里人看來淺薄而幼稚,總是被置之一笑,他們對于家庭事物沒有決定權,甚至自己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都需要受大人管控。
3、渴望接觸外界
孩子的生理和心理發育成熟以后,孩子的性別意識和性意識得到強化,個人個性意識越越來越明顯。在他們看來,自己已經長大成人,對于世界也有了更強烈的好奇心理,想去去探索和擁抱世界,對新鮮事物總是充滿憧憬。
總之,家長要正確認識孩子的年齡特點,對于孩子的管教方式也要學會自我反思,要采取適度而科學的管理方式,真正讓孩子茁壯成長。以上就是叛逆期的孩子怎么管的相關內容,謝謝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