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老師
2022-05-09TA幫助家長解決了 條親子問題
孩子叛逆是成長過程中總會經歷的階段,或多或少的影響著孩子的未來,那么就來談談17歲的男孩叛逆怎么辦。
1、家長和孩子之間缺乏溝通,孩子覺得父母不理解自己,父母則認為孩子變得越來越不聽話,兩代人的差距越來越大,慢慢地孩子變得叛逆起來。
2、有些父母從小就溺愛孩子,孩子要什么就給什么,不論什么事父母都隨著孩子的性子來,導致孩子從小就養成了以自我為中心的思想,認為大人聽自己的是理所當然,父母稍稍提出一些孩子不樂意的要求,就會引來孩子的抵觸。
3、有的父母常以專制的方法管教孩子,以命令的語氣說話,要求孩子順從于自己,將自己的意志強加于孩子身上。個性較溫和的孩子會順服于父母的權威。而個性較剛強的孩子,則會反叛,隨著孩子自我意識的覺醒,叛逆心理越來越重。
4、觀察溝通。就是觀察孩子與自己的溝通方式,家長應該反思一下與孩子溝通是否有問題。很多時候,父母需要跳出自我角色,從第三者的角度觀察孩子叛逆的問題,并換位思考,做有限度的遷就。當孩子不聽話與父母產生沖突時,父母應該提醒自己,保持冷靜,并等待孩子冷靜后,再進行溝通。
5、尋求意見。家長可以多和老師溝通交流,聽聽專業的意見,讓自己的思想更開闊,同時也了解孩子平時在學校的表現。
6、開放自我。我們看著是錯誤的行為,在孩子眼里也許是絕對的英雄行為,找出為什么,再采取迂回戰術。
父母發現孩子的興趣會影響功課時,不要立即禁止,最好能多了解情況。如陪孩子做一些他們感興趣的事情,或者和孩子討論他們的偶像,以把握孩子的思想,適時地提醒什么是應該學的,什么是不應該學的。
只有進入孩子的內心世界,才能相處得更融洽。當父母與孩子相處融洽了,孩子就不再叛逆了。
7、不斷試驗。父母管教孩子,要時常改變方式,孩子小的時候,一般只是父母講,孩子聽。上了中學后,就應嘗試雙向溝通,也聽聽孩子的建議,讓孩子也有發言權。一旦發現某一種方法行不通,就應隨時改變方法,不斷試驗,直至發現有效的方法。
1、減少嘮叨,不要把孩子再當成沒有長大的小孩子來看待
孩子從小都是在父母的庇護下長大的,即便是他們已經進入青春期了,在父母的眼里他們還是從前的那個小孩子。
父母的這種心理會造成對孩子事無巨細的關心,而父母關心孩子的表現方式許多時候都表現在嘮叨與管束上。
父母要對他們減少在生活上的管束,不要在孩子面前嘮嘮叨叨,吃什么穿什么,這類的事情一定要記住不要管那么多。
2、信任孩子,放手讓孩子自己安排每天學習與放松的時間
進入青春期的孩子,最渴望的就是被信任,在得到父母信任的環境中成長的孩子,會對生活充滿自信,這種自信會激發出孩子身上的能量,從而往優秀的方向發展。
缺少信任的孩子,往往會表現出,你越不信任我,我就越不往你們希望的方向發展,你說我不自覺,我就不自覺給你看,我放學就不回家,我就打游戲,他們的這些行為,很大一部分就是想通過逆反來做給你看。
所以,父母一定要充分信任孩子,放手讓孩子自己安排每天學習與放松的時間,只有信任才會讓你們的關系向著良性的方向發展。
3、良好溝通,與孩子做朋友
家長要學會與孩子做朋友,通過做朋友來與孩子建立一種好的溝通渠道,而不是一味做一個高高在上的“家長”,來訓斥孩子、教育孩子。
要讓孩子感到父母是朋友,有心事愿意向朋友吐露,吐露后不會遭到父母的粗暴干涉與教育批評,而是能夠在父母這里尋求到有力的幫助。
4、父母和睦,不當著孩子的面發生爭吵
很多父母總會為了一點雞毛蒜皮的小事不停地爭吵,有時候一點小事就升級為家庭大戰,吵得不可開交,孩子在這種環境下就會想著逃離這個家,讓自己耳根清靜。
父母要注意自己的言行,更不能因為出軌、夫妻感情不和,而經常吵架或者冷戰,讓孩子覺得家庭沒有溫暖、人生沒有意義。
父母一定要讓家里營造一種寬松和諧的環境,讓孩子感到這個家庭是溫暖的,有凝聚力的。
其實很多時候孩子叛逆并不是孩子的錯,而是身為父母的我們本身存在一些問題。家長要學會自省自查。好了以上就是關于17歲的男孩叛逆怎么辦的一些看法,感謝閱讀!
上一篇:17歲孩子不聽話怎么辦
下一篇:17歲兒子叛逆打父母怎么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