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老師
2022-05-13TA幫助家長解決了 條親子問題
隨著獨生子女的家庭越來越多,孩子性格的培養里,多少都會忽視掉感恩,孩子在寵愛中長大,難免會有自私的心理,那么我們就來聊聊自私的小孩怎么教育。
1、父母以身作則
作為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父母想要孩子懂得感恩,那么,自己就應該以身作則,做孩子的好榜樣。
平時在日常生活中,父母對人對事都充滿感恩,讓孩子從小就生活在感恩的環境里。孩子耳濡目染,慢慢地就會把感恩的這種禮儀變成一種習慣,內化于他的人格當中了。
父母要從自身做起,然后利用要以利用的機會對孩子進行教育和引導。例如,爸爸加班回到家,媽媽特地給他做宵夜時,爸爸可以對媽媽說“謝謝”;媽媽口渴,姐姐倒了水遞給媽媽,媽媽也要說聲“謝謝”,這樣孩子把感恩,慢慢地當成一種習慣了。
2、巧用節假日培養
孩子都很喜歡過節日,因為節日,對孩子們來說,就意味著放假,可以去玩,或者收禮物。而在這么多節日當中,他們最喜歡的,自然是春節和和童節了,因為春節,孩子可以收紅包;而兒童節,兒子可以收物。
如果父母利用節假日,來對孩子進行感恩教育,那么,往往能夠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孩子自私、不懂事,與家庭教育有關,三種方法讓他擁有感恩之心
孩子喜歡收禮物
現在很快到兒童節了,父母可以利用兒童節,來對孩子進行感恩教育。例如,孩子收到長輩或者親友送給他的兒童節禮物時,父母都要教導他對別人表示感謝;并讓他們妥善地保管禮物,好好地珍惜,因為那是別人的一番心意。
到了教師節時,父母可以讓孩子自己親手制作一份禮物送給老師,表達對老師的感謝和祝愿;父親節或母親節,父母也可以讓孩子對父母表達自達自己的感恩之情。相信在各種節日的推動下,孩子的感恩意識很快會得到強化的。
3、多讓孩子做事
父母平時,都習慣把自己的愛無私地奉獻給孩子,從來不要求孩子的回報,也不提任何條件的。因此,很多孩子都會覺得,父母對他是一無所求的,所以,自己并不需要為父母做什么事情。
然而,父母的這種做法,只會讓孩子變得更自私和貪婪。
父母要學會對孩子“計較”一些,例如,平時孩子有好吃的,父母可以要求他分一點給自己;父母不舒服時,可以請孩子幫助倒一杯水。
當然,父母在與孩子“計較”,或者要求孩子為自己做事的時候,一定要注意自己的態度,不能太隨和、太大度,不然,孩子會不當一回事的。
只要父母要常這樣做,孩子的感恩意識,就會慢慢地萌芽,而且得到強化的了。
1、制定規矩。如果你孩子任性慣了,而且又是獨生子女或第一個孩子,你往往很難去糾正他。你可以規定:“在我們家中,每個人都需要考慮別人的感受,這是對別人的一種關心和體貼,你也要學會這樣。”并且告訴孩子如果不這樣做,后果是什么:“如果你表現得很自私,我會給你指出來,你就知道這需要去改變一下,因為家里人都遵守這個規則。”
2、發現苗頭,及時指出。要讓孩子清楚,自私任性是行不通的,是不能夠被容忍的。可以具體地向孩子描述一下前因后果,并告訴他你的期望。
讓孩子知道后果。給孩子指出他的自私之處,他此時的感受并不能算得上是后果。然而,如果他不能夠改變他的自私,就應該讓他知道這樣的后果會怎樣。
3、最為重要的是,鼓勵孩子的正面行為。在孩子做對事情時的鼓勵要比做錯時的教訓有效得多。無論多大的孩子,都很看重父母對自己的看法。
4、鼓勵無私精神。告訴孩子,因為他無私的舉動,對其他人會有什么作用。“當你問我今天過得怎么樣時,我真的很開心,我知道你在為我著想了。”
5、輪流選擇晚餐。可以每周拿出一天晚上來,讓家里每個人決定是在家里吃還是去餐廳吃,可以定好規則:“平時我們學著互相尊重飲食選擇,所以每周我們都選一個人來決定我們該吃什么,如果遵從,就不要有任何抱怨,你也可以不喜歡吃,甚至可以不吃,但是在餐桌上不能鬧別扭。”
6、輪流選擇電視節目、碟片、游戲等等。宗旨是每個人都能有選擇的權利。當全家人集中在一起要看節目的時候,讓每個人輪流選擇大家該看什么(當然要考慮到年齡因素選擇適合的節目)。
自私的小孩,人格是有缺陷的,家長應該及時發現問題,對孩子進行引導教育,以上就是關于自私的小孩怎么教育的一些建議,感謝閱讀!
上一篇:暫無
下一篇:自私的小孩子都有什么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