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老師
2022-05-12TA幫助家長解決了 條親子問題
孩子在成長的階段,會出現很多性格上的缺陷,比如自私,那么我們就來聊聊作為家長怎樣引導自私的孩子。
1、有錯就要道歉。
犯錯道歉和自私的管教有關系嗎?有緊密的聯系。當孩子懂得什么是錯的時候,那以后再做事的時候就會考慮是否會影響他人,就會預先判斷自己是否該做,養成習慣之后,犯錯的情況只會越來越少。
2、知道什么是長幼。
在家里6個大人圍著一個孩子轉,所以孩子當然認為自己是中心,所以,教會孩子知道什么是長幼之分,如果連這點規矩都沒有,家長還用指望孩子將來孝順自己嗎。
3、學會分享但不刻意要求。
家長可以鼓勵分享,讓孩子明白分享樂趣,但不要強迫孩子實時分享,孩子也要有自己的權利,但是有一點要明確,學會分享的目的是培養孩子的社交能力,所以,不用過度刻意要求。
4、嘗試吃虧受點挫折。
以孩子為中心的家庭,從來不會讓孩子受一點委屈,這種對孩子的過度保護并不能讓孩子獲得真正的成長,所以,偶爾讓孩子吃點虧并沒有什么壞處,比如,拒絕孩子的要求,從事事順從到有選擇的拒絕,讓孩子明白,在這個世界上不是所有要求都應該得到滿足。
5、真心表達謝意。
孩子都會說謝謝,有些是真心在感謝,有些就是應付家長的要求,學會謝謝的目的是讓孩子明白,不是所有人都理所應當為他做什么,孩子所有的獲得都應該首先去感謝,感謝父母和家人。
家庭教育中父母實施管教的時候,在必要的時候好的方法也需要“硬操作”,也就是說面對孩子的無理取鬧,家長更應該堅持原則,這本身就是一場博弈的較量,如果家長心軟那么所有的付出就會功虧一簣。
另外,不要忽視小錯的作用,當積累到一定程度時就會演變成大問題,那時候受到傷害的不光是孩子,也會讓父母嘗到反噬的威力。
1、從小立規矩
李玫瑾教授舉了一個孩子吃飯的例子,大人沒到齊,孩子不許動筷子。這叫“吃飯的等待與控制”,孩子餓一會兒并不會怎么樣,但是在等待的時候過程中,孩子心里會有他人,并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2、學會分享,要有家庭意識
從小鍛煉孩子的分享意識,比如吃橘子,先給爺爺、奶奶,再給姑姑、爸爸、媽媽,最后才是自己,這樣讓孩子有一個家庭觀念,做什么事情不僅僅考慮到自己,而是整個家庭。
我有個親戚就是這樣,從小教育孩子,吃什么東西斗給媽媽分一半,孩子長大以后做什么事情都會考慮到媽媽,有次去外地比賽,她還給媽媽帶了禮物,親戚很感動。
3、多讓孩子經歷挫折。
沒有經歷過挫折的孩子,很容易養成自私的性格,碰到不如意容易采取極端行為。比如有因為論文答辯不通過就跳樓的,有因為戀愛失敗就自殺的,行事作為只考慮自己,不會考慮到身后父母或他人的感受。
所以父母在日常生活中,要對孩子進行適當的挫折訓練,不要事事都依從孩子,而是讓孩子學會經受打擊。
沒有天生完美的孩子,每個孩子都會產生各種問題,家長不要小題大做,對待孩子的教育需要講究方法,理性平和。以上就是關于作為家長怎樣引導自私的孩子的一些建議,感謝閱讀!
上一篇:自私叛逆的孩子怎么管教
下一篇:對待自私的孩子應該如何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