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經常上網,家長要引起重視,防止孩子沉迷網絡,慢慢引導孩子,正確認識網絡。那么我們就來聊聊孩子上網怎么辦。
1、是學習失敗的孩子。于家長、老師對孩子的期望過于單一,學習的好壞成為孩子成就感的惟一來源,此時,一旦學習失敗,孩子們會產生很強的挫敗感。但是在網上,他們很容易體驗成功:闖過任何一關,都可以得到“回報”,這種成就感是他們在現實生活中很難體驗到的。
2、是學習特別好的學生。不少本來學習好的學生在升入更好的學校后,無法再保持原有的位置,這時,他們對“努力學習”的目的產生了懷疑。按照老師和父母的邏輯,學習是為了“上大學――找到好工作――掙錢”,當他們失去了為“名次”、“位置”學習的內在動力后,無法認同老師和父母的邏輯,因為,即使不用學習也可以從父母那里得到錢。
于是,一些人開始迷戀網絡。“其實,造成這些孩子依賴網絡的根本原因是沒有形成正確的學習觀,有些孩子僅是因為一次考試的失敗,遭到家長的訓斥或打罵造成的逆反心理”。
3、家庭關系不和諧的。特別是隨著離婚率、犯罪率升高等社會問題的增多,社會上的“問題家庭”也在增多,“一些單親家庭的孩子通常在家里得不到溫暖。”但是在網絡上,他們提出的任何一點兒小小的請求都會得到不少人的幫助。現實生活和虛擬社會在人文關懷方面的反差,很容易讓“問題家庭”的孩子“躲”進網絡。
4、是家長的態度和對網絡的知識,因為家長對網絡的‘一無所知’,使他們放棄了正確引導孩子的機會。有不少數家長或者大多數“網絡成癮”的父母根本不了解網絡知識,甚至不會上網,孩子一開始上網是支持的態度,等孩子上網過度時,就一味的限制孩子上網。
但是,現在很多家長自己就是個“網盲”,根本無法正確的引導和指引孩子。對于孩子玩網絡游戲,大多數的家長表示“很無奈”。
因為只要孩子們偽裝得比較好,父母通常根本發現不了。研究人員指出,家長有限的電腦、網絡知識使他們很難真正掌握孩子們的動向。另外還有一些的家長則采取了“不管不問”的態度,因為“反正也管不了,索性就不管了”。
1、不能立即禁止孩子上網,特別是已上網成癮的孩子;否則適得其反。
2、要了解孩子性格,對癥下藥。父母要減少對成癮者的責備,多與孩子溝通和交流,增進與孩子之間的感情。
3、要限制孩子上網的時間和地點。最好不要到網吧上網,每次上網不超1至3小時,上網必須在完成學習任務之后等等。
4、自己要首先學習網絡知識,了解網絡,告知和引導年幼的孩子,一定要與孩子說明不能與網上認識的人見面,網上魚龍混雜,見面后被騙、被拐、被強奸的現象屢見不鮮。
5、家長一定要講信用,特別是針對有過錯的家長,不能緊約束自己的孩子,還要改變自己的不良習慣,家長與孩子一起制訂合理的計劃,讓孩子和父母相互監督,不能夠只約束孩子,放縱自己。
6、要完全信任孩子,讓孩子自己制定目標,等孩子完成或達到目標時,要給與鼓勵或相應的獎勵,培養新的興趣與愛好,最終實現自我成長,心理上徹底脫癮。
孩子的行為背后一定存在著動機,家長要耐心的引導孩子,走出網絡。以上就是關于孩子經常上網怎么辦的一些建議,感謝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