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孩子的長大,父母與孩子之間的矛盾也越來越大。父母總是覺得孩子越來越叛逆,難以溝通;而孩子則認為父母不理解自己,總是給自己太多的壓力。長此以往,親子關系越來越僵硬,雙方也越來越難溝通。今天我們就來談談家長如何跟孩子溝通。
要想解決親子之間的矛盾,促進父母與孩子關系親密、融洽,那父母一定要學會正確的溝通姿勢,去與孩子開展深入的交流。下面我們就來談談家長跟孩子溝通的正確方法具體有哪些,一起來看看吧。
1、保障交流時間
想要促進親子之間溝通效果有效,那必定要有足夠的交流時間。因此家長平時要多抽出時間,與孩子進行充分的交流,傾聽孩子的內心想法,并尊重鼓勵孩子勇于表達自己。
2、拓寬話題
隨著孩子的長大,父母逐漸發現和孩子越來越沒有共同話題,感覺無話可說。要想打破這個僵局,父母需要多去關心孩子,了解孩子感興趣的事情,并以此為切入口與孩子進行交流,勾起孩子交流的興趣和分享感受和意見的欲望,讓親子溝通得以順暢進行。
3、反省自己言行
當發現孩子很難溝通時,家長不妨多去反思自己的言行,從自己身上找找問題,思考一下是不是自己平時語氣太過嚴厲了,或一直命令孩子,或給孩子提了過高的要求等。如果有這些情況出現,家長就必須要加以改正,給孩子營造一種輕松的交流環境,讓孩子可以敞開心扉,愿意主動與父母交流。
不少家長總是抱怨孩子長大進入了叛逆期,導致越來越難溝通。但其實這可能只是親子溝通困難的一個小小的原因,其實很大程度上還是家庭教育上出了重大問題。
1、家長比較
許多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時候,總是會拿自己的孩子與一些優秀的孩子比較,說”隔壁的xxx很優秀,各個方面表現的好,你就是一無是處,樣樣不行?!边@些話說多了,孩子內心就會覺得很受打擊,就會變得缺乏自信,甚至會有反感的情緒,跟家長頂嘴,導致爭端頻發。
2、家長監控
許多父母對孩子非常不放心,不光會為孩子包辦一切,甚至還會監控孩子的言行,甚至偷看孩子的筆記,讓孩子缺乏私人空間。在這樣壓抑的環境下,孩子就會變得很拘束,感覺親子關系很是窒息,就會厭煩父母,自然也就不愿意和父母溝通。
3、家庭結構
根據一項研究報告顯示,生活在一個幸福美滿、家庭結構完整的孩子會更依賴父母,有向父母傾訴的欲望;而那些單親家庭長大的孩子,孤兒,留守兒童等則對親情很淡薄,與父母之間距離疏遠,不太愿意與父母交流。
父母與孩子之間的溝通必須是以平等的身份、互相尊重、多多理解才能保證這個溝通是有效的,然而有很多時候親子溝通卻是無效的,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看看無效的溝通場景有哪些吧。
1、無端責備
家長總是會劈頭蓋臉地責罵孩子一番,覺得孩子這有問題,那有問題。而孩子內心其實是很敏感的,他們能夠準確感知父母的負面情緒,并且會處于保護自己的心理開啟防御模式,把父母的話攔截在外,不放在心上,致使溝通無效。
2、負面評價
當孩子在某一方面沒表現好時,許多家長出于急著讓孩子表現好的心理,就會想著通過責罵的方式激勵孩子變好。但其實這壓根會適得其反,會極大地打擊孩子的自信,讓孩子感受不到父母的肯定與支持,自然就不會親近父母,也不會主動與父母溝通。
3、命令要求
許多家長在與孩子溝通時,總是習慣去命令孩子去做,一旦孩子不服從,就會斥責、打罵孩子,逼迫孩子聽從。長期以往,親子之間的隔閡就會越來越大,關系越發疏遠,孩子越發畏懼父母,越來越不愿意與父母交流。
孩子的心靈是非常脆弱的,很容易被父母的言行傷害。因此身為父母,在與孩子溝通時,務必要多去注意溝通姿勢,需要三思而后行,多用孩子易于接受的方式,促進親子關系的親密,實現有效溝通。以上就是家長如何跟孩子溝通的內容,感謝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