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孩子慢慢長大,孩子在家里越發封閉自己的內心,越難跟父母溝通,甚至不愿跟父母說話。前幾天就有家長向我們訴苦:孩子今年十四歲,每天回家就把自己關在房間里,不喜歡父母去打擾他,每次想要去跟他聊聊天,就會找借口推辭。慢慢地孩子在家里不怎么跟父母開口說話,家庭氣氛很壓抑······因此,下面我們就來談談十四歲孩子不和父母說話,怎么辦,為家長解決這一疑難雜癥。
孩子的每一個行為的背后都隱藏著動機,他們之所以不和父母說話很有可能就是因為受到多方面的事情影響。那么孩子為什么不和說話?哪些因素會導致孩子不和父母說話?下面我們劇一起來看看吧。
1、否定孩子
家長總是喜歡去放大孩子的缺點,給予孩子負面評價,打擊孩子的自信心。當孩子聽多了父母消極的評價后,自然就會疏遠父母,甚至不與父母溝通,以此來保護自己。
2、缺乏平等溝通
許多家長在孩子表達自己想法時,總是會忽視或者質疑,打擊孩子表達自我的積極性,久而久之孩子就會缺乏與父母交流的熱情,不愿意跟父母說話。
3、替孩子做決定
許多家長喜歡包干孩子一切事情,忽視孩子的感受和想法,這讓孩子覺得自己的自主權受到侵害,進而起了逆反的心理,想要擺.脫父母的管控,進而聽不進父母的話,甚至不愿跟父母溝通。
隨著孩子的長大,他們在成長過程中會遇到許多問題,許多父母的幫助。而要想讓父母有效幫助孩子解決問題,父母必須要精準掌握孩子的真實情況,親子溝通就是一個加深父母對孩子了解的好機會。但是現在許多孩子慢慢不愿意跟父母說話,這其實是會引發一系列問題,不利于孩子的成長。
1、降低孩子安全感
孩子其實內心是很希望得到父母的認可,而與家長溝通就能很好地滿足這一點。并且孩子如果得到父母的肯定與支持,就能提升安全感。而如果孩子不與父母說話,孩子的安全感其實就會大打折扣。
2、破壞家庭關系的穩定
親子之間的溝通其實有利于建立溫馨親密的家庭氛圍,如果孩子不跟父母說話的話,就會減少維系親子關系的機會,反而會對穩定的家庭關系帶來沖擊。
3、引發親子矛盾
俗話說溝通是拉近親子距離的橋梁,一旦孩子不與父母溝通,雙方就會互相不了解,就容易引來誤解,進而引發親子矛盾。
面對孩子不與父母說話的情況,許多家長其實是很焦急的,但是卻又不知道如何是好,表現的束手無策,很是無奈。那么有哪些方法可以引導孩子開口與父母說話呢?大家可以接著往下看。
1、及時溝通
當孩子出現問題時,家長一定要及時跟孩子交流,了解孩子的情況,解開誤會,幫助孩子克服困難,這樣才能增加孩子對父母的信任,才能拉近親子距離,才會讓孩子主動與父母交流。
2、轉變教育方式
隨著孩子慢慢長大,他們的自主意識變得很強烈,非常不喜歡他人的嚴格管控。這個時候家長需要改變命令式的教育方式,而應該要學會換位思考,多理解孩子,這樣親子之間的溝通才會順暢。
3、給予孩子私人空間
許多家長對于孩子過于嚴厲,掌控孩子的方方面面,給孩子帶來過大的壓力,這使得孩子沒有喘息的時間和自己思考的空間,讓孩子對父母產生反感,進而不愿說話,所以家長需要多尊重孩子,給予孩子私人空間,這樣才能打開孩子的心門,使得孩子愿意與父母溝通。
總之在面對孩子不愿跟父母說話的情況,家長要保持冷靜,心平氣和地與孩子談心,了解孩子內心真實想法,運用合適的方法去引導孩子多開口說話,拉近親子之間的距離,實現家庭關系的和諧穩定,讓孩子健康快樂成長。以上就是十四歲孩子不和父母說話,怎么辦的內容,感謝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