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挑戰》一書中有這樣一句話:孩子必然不會成為天使,但你們始終可以成為更好的父母。很多時候,家長不能推卸責任,覺得孩子叛逆都是孩子的問題,實際上家長的管教方式也無法適合孩子,才導致矛盾和沖突。下面就來詳細說說叛逆孩子應該怎樣管教。
家長不要總是以大人的眼光和視角去審視孩子的行為,因為孩子和大人是不同的。家長要多和孩子溝通,才能了解孩子的真實想法。
1、了解孩子內心世界
溝通是交流的橋梁,這對大人和小孩都適用。家長要放下對孩子的偏見,心平氣和和孩子進行溝通。家長要設身處地站在孩子的角度看待問題,讓孩子明白,父母并不是想干涉他們的事,而是希望孩子健康成長,不能因為一些出格的事影響孩子的生活。只有走進孩子的內心世界,才能感同身受理解孩子。
2、多傾聽孩子的想法
有的家長對于孩子總是存在誤解,覺得嘮叨多遍,講道理就能管教好孩子,家長只管灌輸孩子正確的思想,卻不管孩子適不適用這種方式,不考慮孩子是否能夠接受父母的觀念。因此,對于父母來說,當孩子對父母的管教已經油鹽不進時,就要多傾聽孩子的真實想法,孩子才會感受到父母對他們是平等的。
3、尊重孩子的權利
家長不要打著幫助孩子的旗號去剝奪孩子本該擁有的權利。孩子的叛逆行為只是表象,他們的反抗也許是在抗衡父母的獨裁專制,只是表達方式比較激烈而已。家長應該少安排孩子的生活,尊重孩子的發言權,不要綁架孩子的時間,尊重孩子小小天地。
孩子的叛逆不是無緣無故的,叛逆的個性會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家長有必要了解孩子叛逆的原因,才能更好地自審,改進教育方式,幫助孩子解決問題。
1、家庭缺乏關愛
有的家長總是忙于工作,對孩子的事不夠上心,很少關心問候孩子,親子關系不夠融洽。于是孩子覺得反正父母不管自己,為什么自己就不能想做什么就做什么呢?
2、孩子內心需求的壓抑
有的家長在性格上比較強勢,不會過多關注孩子的喜好和需求。他們只會將自己的想法和選擇強加給孩子。但這個時候孩子又強烈證明自己已經長大了,于是與父母發生爭執和沖突。
3、孩子尋求自我同一性
心理學家艾利克森指出孩子會尋求自我同一性,探索自己是誰,他們從言聽計從變得需要探求人生發展方向。而親子間的相處模式會受到挑戰。
孩子叛逆是很正常的現象,那么叛逆究竟對孩子會造成怎樣的影響呢?下面小編就帶大家來看看。
1、孩子學習受到影響
家長在孩子成長階段,最關注的就是孩子的學習成績了,常常在孩子每次考試完后操心孩子的成績。而叛逆的孩子也不喜歡枯燥無味的學習,甚至試圖用不好好學習來報復父母。而家長和老師的批評指責會讓孩子丟面子,加重孩子的焦慮。
2、孩子缺乏主見
孩子的發展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家長不能代替孩子完成所有事情。家長不要輕易干擾孩子的人際交往,這樣會讓孩子不會感同身受,無法去理解他人的痛苦,孩子也會變得缺乏主見,任性自私。
3、親子關系受到挑戰
叛逆的孩子與家長的關系常常是針尖對麥芒,劍拔弩張。孩子不想聽父母說的話,父母不允許孩子做想做的事。久而久之,親子間的溝通交流越來越少,親子關系會變得緊張。
總之,家長要結合孩子的身心發展去幫助叛逆的孩子糾正不良習慣,多學會跟孩子換位思考。以身作則要求孩子,讓孩子健康順利茁壯成長!以上就是叛逆孩子應該怎樣管教的相關內容,謝謝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