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家長可能都會遇到這樣一個煩惱:孩子偷東西。對于這一問題,很多家長內心都是很擔憂的,害怕孩子會一偷成癮,但又不知道到底要如何處理這一棘手的問題。下面新起點教育專門學校,一所管教青少年學校就來細談如何教育偷東西的孩子,希望大家可以獲得啟示和幫助。
孩子偷東西的原因
在孩子偷東西的背后往往隱藏著許多原因和動機,家長需要保持冷靜,仔細分析原因,從而做到對癥下藥。下面新起點教育專門學校,一所管教青少年學校就來細談孩子偷東西的原因。
1、物權意識不明顯
多數孩子在兩歲半左右才比較清楚“我”這個詞的意義,并能夠正確使用它。有時三歲甚至四歲前的孩子還分不清東西的所屬,成人認為的偷東西行為,在他們看來只是拿了一個東西。
2、道德感尚未形成
道德感并非天生就有,孩子小的時候,他們對自己行為的約束主要依靠外部因素,比如一個七歲的孩子做錯事,很可能只會在被家長發現后責罵的時候感到羞愧。一直到九歲十歲左右孩子才形成相對穩定的內在道德感,這時的他們無需外部“警察”,也會進行自我約束,對違背道德的事會感到內疚。當孩子處在以自我為中心的階段,無法控制自己的沖動時,就容易發生偷東西的行為。
3、滿足某些心理需求
比如有的孩子缺乏父母陪伴,發現自己偷東西后父母就會擔心他,就忍不住通過偷東西的行為獲得父母的關注。有些孩子感到父母總是對自己有諸多要求和限制,就想通過偷東西表達自己的不滿和報復。此外,父母經常吵架、家庭關系緊張等也有可能導致孩子通過偷東西發泄壓力。
孩子偷東西的危害
當發現孩子偷東西后,家長一定要引以重視,及時對孩子進行正面的教育和引導,進而助力孩子走出誤區,否則只會讓孩子越陷越深,無法得以健康成長。下面新起點教育專門學校,一所管教青少年學校就來細談孩子偷東西的危害。
1、敗壞風氣
當一個孩子頻繁偷東西后,卻沒有得到家長的正確引導,他會認為這一行為是沒有問題的,就會讓周邊的孩子受到影響,讓偷竊的不良風氣得以散播。
2、容易走上違法犯罪的道路
俗話說當孩子養成偷竊的習慣后,是很難糾正的,會上演“小時候偷針,長大后偷金”的慘劇,使得孩子走上違反犯罪的道路,給自己的人生造成巨大的污點。
3、養成不良習慣
當孩子第一次偷東西時,家長沒有及時發現,并正確教育,孩子沒有認識到錯誤,就會一直這樣做,甚至養成習慣,偷東西成癮。
如何教育偷東西的孩子
面對偷東西的孩子,家長一定要學會對孩子予以重視,及時對孩子進行正面的教育和引導,從而助力孩子回歸正軌,在陽光下得以茁壯成長。下面新起點教育專門學校,一所管教青少年學校就來細談如何教育偷東西的孩子。
1、先冷靜,不要反應過度
雖然孩子發生了“偷竊”行為,但并不意味著他就變成了小偷。父母應該保持冷靜,思考下是什么原因讓他這樣做?孩子想要什么?是零用錢不夠,還是想引起父母的注意與關心?比如,如果孩子沒有零花錢,或者感覺自身需求沒有得到滿足,他可能會選擇自己動手“自取所需”;孩子如果覺得沒有人關心他、愛他,“偷竊”可能惠成為他們表達不滿以及需求滿足的方式。家長一定要心平氣和地和孩子溝通,了解他這一行為背后真正的原因,可以做出相應的應對措施,給予孩子適當的滿足。
2、讓孩子歸還物品和錢
如果孩子的東西是在外面商店或者別處拿的,事發后家長必須監督孩子或者陪他一起歸還物品并道歉,而且必須是當面還,不能偷偷地放回去,這樣能讓孩子認識到這一行為的性質和相應的后果。如果孩子是從家里拿了錢,估計一下他到底拿走了多少錢,并向他說清楚這些錢必須償還。孩子可以通過幫忙做家務來還錢。
3、幫助孩子形成所有權概念
平時一定要告訴孩子:別人的東西不能拿,需要得到別人的同意才能拿,如果沒有經過別人的同意,就拿走他們的東西,必須還回去,否則就會受到懲罰。同樣,孩子的東西我們一樣需要尊重,沒有經過孩子的同意,我們也不能隨意地拿取。孩子恰恰是透過我們對他的物品的尊重來體驗到尊重感、界限感,進而才能夠去尊重別人的東西,不拿別人的東西。
總之,對于偷東西的孩子,家長需要去對孩子予以耐心,積極對孩子進行正面的教育,從而助力孩子走出誤區,得以讓孩子健康快樂成長。以上就是新起點教育專門學校,一所管教青少年學校對于如何教育偷東西的孩子的建議,感謝閱讀!
上一篇:問題少年封閉式特訓學校
下一篇:孩子矯正教育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