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際上,大多數孩子都有過離家出走的念頭,這這種想法伴隨著孩子獨立意識和自我意識的覺醒,他們對社會的現實和殘酷缺乏認知,憑著一股初生牛犢不怕虎的沖勁,背起行囊遠走他方。接下來新起點教育專門學校,一所迷途少年特訓學校就來談談引導離家出走孩子的一點建議,一起來看看吧。
家長對于離家出走的孩子不用過于氣憤,而是需要控制情緒,溫和地跟孩子交流溝通,讓孩子明白家長的意圖和期望。下面具體聊聊孩子離家出走的管教方法。
1、平時家長用足夠的愛、耐心,舒緩孩子的“過度警覺”。所謂“過度警覺”,是指一個人對親密關系中的真實(或預感)的風險極度敏感,包括擔心被遺棄、被忽視等,從而在風險出現之前防守或逃避。
2、平時家長多培養孩子的“自我同情”。什么是“自我同情”?就是無論自己遭遇什么,你都是自己最好的朋友,能夠友善接納和充滿愛地對待自己,能自我友善而非自我批判,能覺察自己并非是這個世界唯一不幸的人。
3、平時家長少給孩子灌輸“羞恥感”。“羞恥感”是關于自我的一種最令人心碎的體驗,是我們體內感受到的傷口。它是不健康的,會認為“我是個錯誤”,不是調整自己的行為,而是否定自己本身。它把我們和自己分開,同時也把我們與他人分開,絕大多數人在人際關系中感受到的不適都和羞恥感有關。
4、找到孩子后,不要馬上責罵,否則容易激化矛盾,要先關注孩子的情緒與可能受到的傷害。過了兩三天,待孩子情緒平復后,再與他(她)細細談心。而且最早與其談心的人不一定是家長,可以是孩子信任的、有一定溝通能力的同學、兄姐或長輩。
若是孩子偷偷地離家出走,缺乏生活閱歷的他們很容易被欺負被詐騙,嚴重的還會有人身安全的威脅,下面說說孩子離家出走的不良后果。
1、一個人流浪在外,生活沒有規律,睡眠飲食沒有保障,遠離父母和親人,孤獨感和恐懼感油然而生,一系列的不適應容易使少年情緒憂郁,產生偏激和憤世嫉俗的心理。
2、流浪在外的少年易染上不良習慣,學會偷盜、抽煙、酗酒和說謊等。特別令人憂慮的是,離家出走還容易使少年走上犯罪道路。
導致孩子離家出走的原因有很多,有的是孩子為了逃避責罰,有的則是家長對孩子的管教和束縛過嚴,下面說說孩子離家出走的原因。
1、逃避懲罰心理
青少年自尊心很強,最怕在同學面前丟面子,“掉價”。有的學生一旦在校犯了錯誤,生怕家長知道,所以能隱則隱,能瞞就瞞。當家長知道真相時,學生的精神壓力超出心理承受能力,為逃避“懲罰”,便會產生離家出走的行為。
2、有家不想回的逆反心理。
父母過分追求分數成績時忽視了學生的心理、人格等情感教育,缺乏與子女的情感溝通和交流。開口分數閉口成績,別無話題。父母與子女之間情感疏遠,家庭失去親和力和向心力。家庭缺少關愛和溫情或是只作生活上的供給而不給以思想上的、精神上的指導,容易導致孩子性格變異。這類家庭中的孩子均會產生厭家逆反心理,從心里渴望逃避家庭監管,以外出離家的方式來尋求解脫。
3、威脅家長心理
有的學生由于某些要求得不到滿足,或者對家長逼迫學習過緊而產生反感,為了恐嚇或威脅家長而出走。有的學生直接跟家長講:“你們要是再……,我就不回家了”,以此威脅家長。有的學生并不真正出走,只是在同學家住幾天,制造一種緊張氣氛,使家長屈服。當老師家長為自己的出走而心急之時,那躲在暗處的某生便竊笑不已,心想:看你們以后還敢不敢‘逼’我!。
孩子出走被找回來之后,家長不可打罵恐嚇又不能不聞不問。打罵恐嚇只會使孩子的恐懼心理加重再次出走。同樣,如果家長因怕孩子再次出走而不敢說不敢問,甚至百依百順,孩子則可能以出走要挾自長,變得任性、不講理。
總之,對于離家出走回來的孩子,家長應該懂得先擱置一段時間在處理,讓家長和孩子都能夠穩定情緒,事后再深入溝通,提高孩子辨別是非的能力,家長改善教育方式。以上就是新起點教育專門學校對于孩子離家出走話題的一點看法,謝謝閱讀!
上一篇:叛逆孩子特訓教育學校
下一篇:哪個特訓學校比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