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正處于心理的過渡期,他們這時已經不再是小時候那個懂事聽話的孩子,其獨立意識和成人意識日益增強,強烈想要掙脫家長的監管和束縛,想要獲得存在感和成就感,加上父母不當的管教方式,從而引發了孩子的叛逆問題,下面新起點教育專門學校,一所改變逆反青少年的學校就來談談青少年逆反怎么教育。
面對逆反的青少年,家長不要總盯著孩子的缺點,不要拿孩子進行比較,而是要理解孩子的生長發育特點,下面說說青少年逆反怎么教育。
1、要肯定叛逆是孩子成長的表現。
當家長遇到孩子叛逆、不聽話、不配合、不溝通時,一定不要認為孩子叛逆是對自己威嚴的挑戰,而要承認叛逆是孩子生理成熟、認知能力提高、自我統一性發展的結果,是他們成長的表現,是一件好事情,至少是好的開始。家長不要盲目否定孩子的不守規矩,對孩子勇于自我探索的表現要加以肯定。得到父母的認可之后,孩子可能就不會那么叛逆了,起碼程度不會更深。
2、要以叛逆為契機,及時調整教養角色和教養方式。
叛逆意味著孩子長大了,家長需要及時調整自己的教養角色,應該從起主導作用的教育者轉變成陪伴孩子成長的陪伴者。陪伴,就意味著以孩子為主,父母處于非主導地位;就意味著一種無言的支持和認同,意味著一種平等的朋友關系。
青春期的孩子出現叛逆問題,既提醒家長要及時轉變教養角色,也提提醒家長前期家庭教育的失誤所在,是家長改變教養方式的重要契機。心理學研究表明,權威型教養方式最有利于青春期問題的解決及孩子人格的塑造。權威型教養方式的特點是對孩子的行為有明確的規定和要求,在制定規則和做決定時會考慮孩子的需要和想法,聽取并接受孩子的意見,會對制定的要求作出解釋,說明希望孩子服從的原因。
3、要了解孩子的叛逆類型,對癥下藥。
青春期孩子的叛逆行為,主要有三種類型:暴躁型—對父母、老師的要求劇烈反抗,經常跟父母吵架或發脾氣,有時跟父母冷戰;沉默型—不愿跟大人溝通,對事情漠不關心,對父母的話沒有反應,不喜歡跟老師接觸;陽奉陰違型—當著大人的面贊成大人的要求,但是自己的行為表現卻相反,父母說什么都表面答應,但是依舊我行我素。
對不同類型的叛逆行為,父母可以采用不同的應對方式。對暴躁型叛逆的孩子,不要硬碰硬;對沉默型叛逆的孩子,耐心等待慢慢溝通;對陽奉陰違型叛逆的孩子,讓孩子感受到真誠。
導致孩子逆反的原因有很多,有來自家庭環境,孩子自身心理認知和外界環境等各方面的因素,下面說說青少年逆反的常見原因。
1、把嘮叨掛在嘴邊
某些父母總是擔心孩子不聽話、任性等等問題。遇到一件件事情,就會在孩子的耳邊嘮叨個沒完。只要孩子犯下一丁點錯誤,就總會在他以后出錯的時候接著將這點反來復去的提到。
其實在父母看來,這是自己的一片拳拳愛子之心,但內心敏感而多思的孩子卻總會將其歸咎為自己的不足而自責不已,雖然先開始是這樣沒錯。然后父母對其重復不斷地教育時,就自然而然導致孩子會又煩又膩并且大腦麻木,父母所說的“左耳進右耳出”的誤導就是這樣產生的。
對于這一點,父母所能改變的,就是停止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并且沒有新意的任何嘮叨行為。每當孩子犯下錯誤的時候,作為家長所要做的,是找出錯因并與孩子分析是否覺得自身有什么錯誤,讓孩子反思過來,才能一方面對自己有更清晰的認識,以后才不會犯下此類錯誤;另一方面,才能緩和與家長之間的關系,更好的依賴家長。
2、要求過高
父母雖然大多要求孩子“望子成龍,望女成鳳”,但是一般卻由于缺乏理性與耐心,很少考慮孩子自身的智商、能力和經驗等等的原因,盲目又視野過高地提出一些不切實際的要求。
例如說強烈要求孩子考試的成績一定要達到滿分,或者在班里要是前幾名,又或者說規定孩子今天之內必須背完多少單詞、學習完多少語文課文之類。還強迫孩子一定要上多個非興趣類的輔導班,覺得自家孩子不能比別的孩子要差……這些拔苗助長式的教育做法,只會給孩子帶來巨大的身心壓力,長此以往下去,當孩子感到無比沉重,自己無法再承擔時,只會選擇反抗,而最終導致的就是逆反心理的產生。
身為孩子的父母,我們要細心的察覺到孩子逆反的苗頭,主張讓他們進行寬松式的學習,孩子不是我們的要求什么他們就只能達到什么的工具,報課外班之類的事情也是要按照孩子他們感興趣的,而不是我們自己感興趣的。
青春期作為孩子人生的特殊階段,有著獨特的獨特性,家長了解孩子逆反的常見表現,便于家長更客觀地看待孩子逆反行為。
1、獨立性和依賴性的矛盾青春期的少年在心理特性上最突出的表現是呈現成人感,由此而加強了少年的獨立認識。如他們慢慢地在生活上不愿受父母過多的照顧或干預,否則心理便產生膩煩的心情;對一些事物是非曲直的判別,不愿意遵從父母的意見,并有激烈的表現本人意見的愿望;對一些傳統的、權威的結論持異議,常常會提出過激的批判之詞。但由于其社會經歷、生活經歷的缺乏,經常受阻,又不得不從父母那尋覓辦法、途徑或協助,再加上經濟上不能獨立,父母的權威作用又強迫他去依賴父母。
2、成人感與幼稚感的矛盾青春期少年的心理特性突出表現是呈現成人感---以為本人曾經成熟,長成大人了。因此在一些行為活動、思想認識、社會交往等方面,表現出成人的款式。在心理,盼望他人把他看作大人,尊重他、了解他。但由于年齡缺乏,社會經歷和生活經歷及學問的局限性,在思想和行為上常常自覺性較大,易做傻事、蠢事,帶有明顯的小孩子氣、幼稚性。
3、開放性與封鎖性的矛盾青春期的少年需求與同齡人,特別是與異性、與父母對等交往,他們盼望別人和本人一樣彼此間敞開心靈來相待。但由于每個人的性格、想法不一,使他們的這種渴求找不到釋放的對象,只好訴說在日記里。這些日記寫下的心里話,又由于自尊心,不愿被別人所曉得,于是就構成既想讓別人理解又懼怕被別人理解的矛盾心理。
總之,家長不要跟叛逆的孩子一般見識,而是需要認識到隨著孩子的不斷成熟,他們也有了自己的想法,家長需要適當放手,尊重并理解孩子的決定,在恰當的時機做出適當引導。以上就是對于孩子叛逆話題的一點解讀,謝謝您的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