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孩子都會經歷叛逆期,包括家長自身也是從叛逆期過來的,家長要理解孩子的行為和心理變化,要知道現階段的孩子成人感很強烈,家長需要更多的傾聽孩子想法,采納孩子意見,才能真正陪伴孩子進步和成長,接下來新起點教育專門學校,即青少年學校管教學校就來談談矯正孩子叛逆的一點建議。
家長也要學會與時俱進,改善教育方式,引導孩子能夠明白是非,學會對自身行為和語言負責,成為一個真正的小大人,下面說說青少年叛逆的一些針對方法。
1、多和孩子溝通交流
家長在平時應多和孩子進行溝通交流,與孩子溝通時應保持冷靜,避免態度過于強硬,避免以硬制硬,也不能夠強制執行來解決問題,鼓勵和獎勵孩子,逐漸改善孩子的叛逆心理。
2、換位思考
家長也是經歷過孩提時期,尤其青春期叛逆期的感受猶在,只是沒有現在的孩子表現得明顯,所以面對孩子令人不解的行為,不防換位思考,想想孩子為什么會這樣。有了共鳴后就會理解孩子,能找出問題的癥結。
3、舒緩壓力
許多家長和老師只知道給孩子學習壓力,卻不會和孩子交流,不知道孩子的心理情況,繁重的學習作業,考試名次排名,只知道要求孩子要考上好的學校,卻不顧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其實孩子們的壓力不比家長小,精神壓力過大沒有適當的放松的話,不利于孩子的成長。
4、尊重信任
青春期的青少年心靈的成長,渴望自我做主,遭到家長和老師的否定,其叛逆的心理就會增加,有一種你認為不行,我就要做給您看的念頭,要得到家長和老師的認可,家長和老師不應該只看到孩子的缺點,要多注意孩子的優點,對孩子一定的信任,該放手的要放手讓孩子去做。
5、給孩子定規矩
如果是原則性問題,那么父母要在事前與孩子訂立明確的規矩,這個規矩不但孩子要遵守,父母也要遵守,是適用于全家人的。這樣一來,孩子才不會對規矩產生抵觸心理,父母也可以以身作則給孩子更強大的榜樣作用和正面力量。
6、勿嘮叨
最后,父母一定要戒掉嘮叨的壞習慣。從心理學的角度而言,每個人都有心理上的超限效應,實際上就是逆反心理。一旦過度嘮叨,發生超限效應,那么孩子非但不愿意聽從父母的話,還會因為逆反心理而故意與父母對著干。這樣的教育,有還不如沒有,因而父母在發現所說的話對孩子不起作用后,就不要試圖以反復的叮嚀來達到效果。
7、理解關愛孩子
家長要多陪伴孩子,讓孩子獲得安全感和溫暖,避免放任不管,不要過分責備孩子,應給予鼓勵和關愛,可逐漸改善孩子的叛逆想法。
8、注意家庭氛圍的和諧
孩子進入了叛逆期年齡的時候,也是家庭和諧氛圍被打破的時候,雙方總是對立的,父母還想像先前一樣掌控孩子,而孩子想努力跳出父母的說教,甚至發展到嚴重的地步的時候,孩子會產生離家出走,不想回家的心理。
青少年的叛逆行為并不是無緣無故的,受到多種因素的作用,家庭教育,孩子自身身心發育等都會影響孩子的成長。下面具體說說青少年叛逆的原因。
1、獨立印象的發展。
隨著青少年心理生理的發育,產生一種成熟,認為自己長大了,希望獨立,不喜歡長輩把他們看成是孩子。所以說往往在這個過程中會產生一些逆反心理和行為。
2、對孩子的教育方式不當。
一些家長希望孩子變得更加優秀,對孩子教育急于求成,不管孩子喜不喜歡,逼著孩子參加各類興趣學習班,孩子從而容易產生抵觸,甚至敵視的心理。
3、家長受傳統思想的影響過深。
家長獨裁思維在一些家長中仍舊存在,他們對孩子的教誨缺少民主意識,認為自己是對的,自己從前都聽父母的,自己的孩子也該聽自己的。總以為孩子還不成熟,久而久之,孩子就不會把父母當做自身的傾訴對象了,他們怕自己做錯之后,遭到家長指責。而孩子的不順從,在家長眼里,就變成了叛逆。
4、認知的發展。
青少年在認知發展過程中,學會了分析問題,判斷問題,解決問題的方法,從不同的角度來看待問題。從原因分析結果,從結果追溯原因,從條件到結論,從結論尋求條件等等,這都是逆反心理和行為產生的基礎。
孩子叛逆起來就像一頭小怪獸,他們不講道理,跟家長對著干,讓家長無計可施,叛逆行為愈演愈烈。下面說說青少年叛逆的心理特征。
1、嫉妒心理。
喜歡與他人做比較,當發現自己在體貌或者家庭條件不如別人時,有時會產生羞愧、怨恨等負面情緒,統稱為嫉妒。
2、增強了獨立性的意識。
認為自己已經長大,在生活上不愿聽受父母的照顧或者干預。
3、求知欲和好奇心強烈。
喜歡參加各種創造性活動,對于競爭性、冒險性、趣味性的活動更是樂不知疲。
總之,人無完人,家長不能總是揪著孩子的錯誤和缺點,而是懂得欣賞孩子身上的閃光點,幫助孩子一起完善不足,辯證看待孩子行為并做出合理引導,培養健康和諧的親子關系。以上就是對于青少年叛逆話題的一點看法,謝謝您的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