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很多孩子小時候都有過離家出走的想法,悄悄地吧行李放在拐角處,但是最終因為天黑畏懼而回家。實際上,若是孩子真的離家出走,這是一個非常嚴重的問題,孩子獨自流浪在外,衣食住行得不到保障,產生巨大的精神壓力,容易遇到犯罪分子的圍追堵截,造成不堪設想的后果。下面新起點教育專門學校,一所孩子行為矯正學校就來談談引導離家出走孩子的一點建議,一起來看看吧。
孩子的離家出走還涉及到青春期叛逆的問題,若是處理不當,則會讓父母焦頭爛額,下面就談談孩子離家出走怎么教育。
1、多與他人交流尋求恰當的意見。管教孩子,有時應該聽聽其他父母的做法,尋求別人的意見,讓自己的思想更開闊。最好跟孩子的老師多加強交流,了解孩子平時在學校的表現。這樣才能對癥下藥。
2、要學會將心比心。就像父母工作或者做家務累了,都會有些煩躁。孩子整日泡在書本里,也會煩躁的。所以父母要與孩子將心比心,利用周末常帶孩子去大自然之中散散心,相互間的關系就會融洽,孩子也就沒有逆反心理了。
3、保持平常心和冷靜的思維。孩子處在叛逆期,父母再急躁也用處不大的,應該提醒自己,要客觀的看待青春期的叛逆是正常的現象,想一想自己當年是怎么度過青春期的。保持冷靜的思維,并等待孩子冷靜后,再進行溝通。
4、嘗試開放的心態。父母發現孩子的個別興趣會影響功課和學習時,不要立即禁止,最好能多了解情況。以問題的方式,啟發孩子思考,是引導而非教導。如陪孩子去電子游戲中心,和孩子討論他們的偶像,以此提醒什么是應該學的,什么是不應該學的。只有進入孩子的內心世界,才能相處得更融洽。當父母與孩子相處融洽了,孩子就不會反叛了。
不良的家庭環境,孩子為了逃避父母的懲罰或者不良信息的熏陶,這些都會導致孩子離家出走現象的發生,下面就說說孩子離家出走的主要原因。
1、自身原因
孩子離家出走,有時候是孩子承受能力差。這樣的孩子平時缺乏自我反省的能力和習慣,一旦遇到問題,就不夠冷靜理智,容易走極端,以離家出走的方式逃避問題。這類孩子,就要注重平時一遇到問題,教孩子學會勇敢面對,反省哪里出了問題,敢作敢當,及時糾正。
2、家庭原因
因為父母太專制,平時很少甚至根本就不會顧及到孩子的想法,興趣愛好等,這樣的家庭教育下,孩子要么會變得懦弱,要么特別有個性的孩子會變得非常暴躁,強硬,這兩種孩子都有可能實在受不了父母的專制而離家出走。
3、學校的原因
部分學校的課業多,會讓孩子產生“逃避”心理。比如作業多,升學壓力大,部分學校對分數高的學生偏愛有加,卻忽視了分數低的學生,會導致孩子產生厭學、厭校的情緒,加上父母方與學校態度一致,從而間接導致了孩子的離家出走。
4、社會的原因
有些孩子認識社會上的同齡人,特別能理解自己,受到這些同伴的影響,孩子會產生離家跟隨同伴的思想和依賴。同時,現在的社會,信息量大,各種社會現象都存在,而青春期的孩子識別能力還很弱,很容易被誤導。比如看了某些電視劇、某篇新聞報道,就熱血沸騰,認為“讀書無用”,而“闖江湖”很酷很炫。
當孩子做好離家出走的準備時,細心的家長也會發現孩子的特殊變化,孩子會變得更加逆反,說出威脅家長的話語,下面就談談孩子離家出走的常見征兆。
1、較為偏激地頂嘴
孩子們頂嘴很正常,但是對于那些進入叛逆期的孩子,他們的頂嘴會較為偏激,一旦家長們有說些讓他們不滿的言語,他們便會豎起“刺”來,開始頂嘴,“關你什么事”、“你別管我”、“煩死了”、“滾開”等等。
類似于這樣的話語,其實已經不限于頂嘴的范圍,已然是孩子的一種偏激反抗,且孩子是最近一段時間內才出現這些情況,那么說明孩子的叛逆期已初現端倪,如果家長們不進行管教約束,這一行為只會越演越烈,叛逆期也會更嚴重。
2、行為上的偏激
如果孩子出現摔砸東西或是以其他物品為發泄對象,那么家長們也應該清楚,這時的孩子已經進入叛逆期,如果不改變,或許可能演變為青少年暴力行為。
從程度上來說,當孩子出現行為上的偏激傾向時,其實要比偏激頂嘴更為嚴重,家長們更應該上心,而不是放任孩子行為不顧。最怕的便是放任叛逆期的孩子不管不顧,長期如此只會助長孩子的叛逆性格,到時候若是真的變成“天不怕,地不怕”的性格,才是真的難辦。
總之,家長需要充分地把握孩子的心理,了解孩子的心聲,多關愛和陪伴孩子,創建和諧的家庭氛圍,讓孩子能夠直面現實,遇事不沖動,建立起家庭責任感。以上就是新起點教育專門學校對于孩子離家出走話題的一點看法,謝謝閱讀!
上一篇:教育叛逆小孩機構
下一篇:孩子行為矯正專門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