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離家出走已經成了一個老生常談的話題,但是當有一天自家的孩子真的離家出走,相信每個家長都是慌亂的,與其事后擔憂懊悔,不如實現做好孩子的思想教育工作,打好預防針。接下來,新起點教育專門學校,一所矯正小孩的學校就來說說幫助孩子矯正離家出走行為的一點建議。
想要管好出走孩子,家長就需要多關心愛護孩子,給足溫暖和陪伴,同時,需要嚴寬相濟,讓孩子能夠學會承擔責任。下面說說小孩要離家出走怎么管。
1、張開雙臂,接孩子回家
我們不要給出走的孩子貼上壞孩子的標簽,他們只是在走投無路的時候做了一個不好的決定。所以,當孩子回家時,給孩子一個擁抱,讓他知道家才是最安全的,父母會永遠無條件地接納他,支持他和愛他。
2、管理好親子關系
教育的核心是愛的教育,沒有愛,沒有孩子對父母的信任,無論父母的教育有多好,都可能成為孩子的耳朵,盡快努力工作,但收效甚微。
只有在良好的親子關系的基礎上,父母對孩子的指導和幫助教育才能用一半的努力得到兩倍的結果,因為在這個時候,孩子、接受、改變和實施。
3、營造快樂的家庭氛圍
快樂的氛圍、積極的壞境能夠給予孩子安全感,降低孩子的畏懼心理,讓孩子處于放松的狀態,有助于減少孩子的煩惱,幫助孩子自我學習、自我思考。
4、家長學會傾聽
如果孩子跟你說心里話,一定要耐心傾聽,不要急著反駁,這樣可能聽不到他們內心真實的聲音,也可能加深你們之間的矛盾。其實青春期的孩子叛逆主要是因為感受不到愛。
5、幫助孩子學會面對問題
當家長們感覺到孩子有出走的苗頭時,我們應該保持平靜和理性。要讓孩子知道你愛他、關注他,你愿意跟他一起尋找解決問題的辦法。
很多孩子內心都很壓抑,他們每天都要面臨著繁重的學業負擔,回家還得不到父母的理解,有由此引發叛逆行為,當內心無法承受,于是選擇出走,下面看看具體原因。
1、逃避學習壓力:父母嚴厲,要求高,望子成龍心切,相互攀比成風,他們忽略了孩子的感受,而把自己的意愿強加到孩子身上,給孩子報各種培訓班,整天嘮叨,三句話不離學習,使孩子產生厭煩心理,想離父母遠些,于是出走了。
2、缺乏溫暖和關懷:家庭關系不和諧,父母經常吵架,孩子夾在中間成為“出氣筒”,有時候還會被要求“站隊”;單親家庭孩子缺少關愛,家長忽視了對孩子心理成長的關注,這樣的孩子容易出問題。;又或者是家庭結構復雜,各方面的關系不能平衡好。孩子不勝煩擾,出走躲清凈去了。
3、逃避懲罰責罵:父母對孩子管教方式簡單、粗暴:成績不好吼,不按父母的意見做或吼或打;有一些是由于父母自身有人格缺陷,如酗酒、賭博、家庭暴力傾向等……
4、賭氣威脅手段:不答應我,我就離家出走給你們看。孩子受溺愛,過于驕縱任性,漸漸養成自我甚至自私的性格,事情稍有不如意,就大吵大鬧,甚至離家出走,回家后家長很快滿足孩子的要求。孩子一旦用這個方法屢試不爽,遇事就總以這種方式解決。
5、追求自由和關注:有些孩子伴隨生理上的成熟,想獨立,想證明自己的能力或尋求刺激和冒險,由于心理上還沒長大,經常沖動又缺乏社會經驗,去社會上尋求自我價值了。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心里想法,孩子也是如此,他們怪家長不懂他們,不關心在乎他們真正的心里需求,從而跟家長對著干,下面說說青少年離家出走怎么想的。
1、對外面世界的向往
一些青少年從小被家人溺愛,備受嬌慣,并且對外面的世界很向往。由于缺乏應有的引導和教育,他們與社會上不務正業的人交往,為此不惜離家出走,以追求向往的“自由”。
2、逃避現實
一些青少年由于生活在對他們身心發展不利的家庭里,常遭打罵。他們中的大多數人學習成績較差,為了免受打罵便一走了之。還有一些離家出走的青少年是因為忍受不了學校的學習壓力,或者是升學壓力,而選擇離開。
3、為了報復父母
有些青少年因受到或自認為受到家長的不公平對待,因此用離家出走進行報復。他們一般不會走得太遠。當暗中窺視父母東尋西找的狼狽相時,還會幸災樂禍、得意洋洋。
4、盲目跟從
一些青少年出于好奇心,或輕信別人的話,輕率出走。具有這類心理的青少年比較單純,辨別是非的能力較低,行為帶有一定的盲目性,一旦出走便后悔莫及。
5、與家長的矛盾沖突
有些家長和老師平時不講究教育的方法與藝術,使青少年產生“破罐子破摔”的想法。再加上雙方缺乏溝通和交流,矛盾的不斷產生和升級,導致青少年長期生活在感情缺失的環境中,感受不到快樂和溫暖,以至憤而出走,甚至走上違法犯罪的道路。
總之,為了解決孩子離家出走的問題,家長應該循序漸進,多關注孩子的想法,對于孩子的期待符合實際,努力給孩子創建和睦、幸福的家庭環境,這樣孩子對家才會有歸屬感。以上就是新起點教育專門學校對于孩子離家出走話題的一點看法,謝謝您的閱讀!
上一篇:矯正青少年行為的學校
下一篇:家長如何管教叛逆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