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小孩,最害怕的就是小孩對著干,唱反調,今天我們就來聊聊孩子和父母對著干怎么辦。
1、了解孩子的需求
作為家長我們應該引導孩子多多注意自己的情緒,有的小孩子遇到挫折和困境的時候,受到外界的影響常常會產生憤怒生氣,恐慌擔憂等情緒而沒有辦法控制自己,家長應該讓孩子學會表達,并且讓他理解這些事情到底為什么讓他產生這些情緒。
情緒產生時,他的身體都有哪些反應和變化,他們是想表達什么,引導孩子讀懂自己的內心,看到內部的需要,化解這些情緒。
并且家長除了引導孩子,還應該了解孩子的需求,了解孩子究竟為什么這么做的原因,再根據"能不能滿足孩子的需求"來進行對孩子的教育。
如果孩子和家長對著干只是因為想要一個玩具或者因為某件小事沒有滿足他,那么家長就應該告訴他這樣做是不對的,但如果孩子的需求是爸爸媽媽的陪伴,家長就應該多多抽出時間來陪孩子一起玩耍。
2、轉移注意力
當孩子哭鬧不止,甚至只是因為一個玩具購買問題故意和家長唱反調的時候,爸爸媽媽可以不要和孩子在這個問題上過多糾纏,而是試著轉移孩子的注意力。
因為孩子畢竟還小,有的時候如果極度想要擁有這個東西,孩子是聽不見其他人的勸阻的。這個時候家長不要抓著這個問題不放,而是利用孩子注意力容易被吸引的特點轉移孩子的注意力,讓孩子主動放棄對這個東西的需求。
3、讓孩子感受失敗
家長一定要讓孩子多感受失敗,體驗挫折。當孩子因為失敗而大喊大叫,情緒激動的時候,家長應該多鼓勵孩子,告訴他吸取教訓,下次再來。
4、選擇尊重孩子
無論是孩子還是大人,自從我們有思想的那一刻起,我們就是一個會具有負能量和正能量的人,情緒會永遠相伴在我們左右。
所以面對孩子不好的情緒時,家長不要太壓抑孩子的不良情緒,而是應該為孩子找到宣泄情感的出口和方式,不過家長應該注意這個方式一定要是溫柔和安全的,千萬不能使孩子受傷。
孩子和家長對著干,家長不要著急也不要感到生氣,作為家長我們應該積極尋找孩子這樣做的原因。家長需要多抽出時間來陪陪孩子,更多地注意到孩子的心理健康,把孩子當成一個獨立的人而不是父母的傀儡。
1、叛逆期的到來
有些孩子和家長總是"對著干",不聽爸爸媽媽的話,很有可能是因為孩子的叛逆期到來。叛逆期的孩子及其注意自己的自尊,不喜歡被其他人否定,也不喜歡別人對他的態度不尊重。
所以家長一定要把孩子當成一位成年人來對話,用對待成年人的方式來對待孩子,不要再把孩子當成小朋友看待,要讓他體會到被尊重的感受。
另外孩子往往會在這一時期產生懷疑,反對傳統教育的想法,喜歡自我探索,對家長老師的說教產生反感,情緒波動大。家長要了解孩子的心理特征,注意教育方式,別和孩子較真,學會引導,爭取讓孩子愿意和家長溝通。
2、孩子的好奇心
有的孩子在成長中出現較大的情緒波動,可能只是因為自我意識的增強。孩子覺醒了獨立意識,當然也覺醒了占有欲等等。如果孩子覺醒了自我意識,他可能在日常生活中會更加注重表達自我的意見,而這些意見如何抒發呢?
有的孩子表達自我的意見的方式是不停地說"不",通過和家長的不一樣來強調自己的存在感。對于七八歲的孩子來說,這個歲數正是自主感萌發和形成的時期。
他們開始學著將自己與世界分開,他們意識到自己是一個獨立的人,他可以走到自己想到的地方,可以用手去抓到自己想要的東西,也可以不用一味地順從別人,自己也有說"不"的權利。
這種支配世界的能力更加增加了孩子的信心與勇氣,他們強烈的好奇心與探索世界的欲望結合,形成一種屬于孩子的力量。所以這個時期的孩子具有強烈的好奇心,他們看到什么都想去觸碰,去嘗試。當然孩子也會希望讓家長正視自己,孩子想要試探家長的底線在哪里,如果和家長"對著干"的后果是什么。
作為家長我們不要一味地去指責孩子,讓孩子失去好奇心也失去主動嘗試的能力,我們應該告訴孩子和爸爸媽媽"對著干"是不對的,也應該通過探討聊天的方式告訴孩子自己的底線,讓孩子不要違反。
另外因為孩子自我意識的增強,孩子很容易為了家長或者外人的一些舉動而感到不開心。作為家長我們應該找到孩子情緒波動大的原因,然后有針對性的去解決孩子的壞情緒。
3、對家長的一種反抗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往往會看到父母不斷地催促孩子去做某一樣事情,并且每一句話都要說很多遍,而這些也是被孩子所深惡痛絕的嘮叨。
很多父母都將嘮叨這種說教方法來當做常用的教育方式,以此希望孩子能夠聽話,但是現實往往都是父母越喜歡嘮叨,孩子則越不喜歡聽從。
這種不喜歡到了一個階段,就會變成一種對家長的反抗和抗拒,本能的排斥爸爸媽媽說的每一句話,無論這句話是錯還是對。作為家長我們不能過于嘮叨,也不能一手包辦,而是應該給孩子一些私人空間和獨立自主的機會,給孩子一個溫暖舒適的家庭氛圍,讓孩子不再對家長有一種抗拒心理。
4、想要得到關注
很多孩子具有叛逆心理,不聽爸爸媽媽的話,故意和家長對著干,其實孩子可能只是想得到父母的關注。現在家長工作非常忙,應酬非常多,經常沒有辦法注重孩子的心理感受,更有的家長甚至認為只給孩子優渥的物質條件就足夠了,就已經非常愛孩子了。
但其實孩子更需要的還是爸爸媽媽對孩子的關愛。如果家長一直不和孩子一起玩耍,在孩子和爸爸媽媽分享趣事的時候總是敷衍孩子,孩子可能就會為了得到關注而故意和父母對著干。
當孩子處于自我意識增強的階段,家長也不要大包大攬,把孩子養成一個溫室里的花朵,對孩子放手,給孩子空間成長。以上就是關于孩子和父母對著干怎么辦的建議,感謝閱讀!
上一篇:孩子故意和家長對著干怎么辦
下一篇:孩子和家長對著干怎么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