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孩子的年齡逐漸增長,他們會出現各種各樣的問題,那么父母作為過來人,當然希望自己的孩子不走彎路,可家長對孩子的過多干涉卻也導致了孩子越來越不聽話,甚至忤逆父母。因此,家長應該掌握好合適的方法去耐心教育。下面我們就來談談孩子不聽話不尊重父母怎么辦。
現在的家庭往往只有一個孩子,孩子從小嬌生慣養予取予求,受到父母的過度寵溺。孩子不尊重父母,可能因為一些小事不如意就會肆無忌憚的打罵父母,讓人看著非常痛心。
1、一點一滴培養孩子尊重父母的習慣。
父母應當從日常生活細節抓起,讓孩子樹立這樣一種觀念:父母養育了我,我應該為他們多做些事,教育孩子把父母的教導落在實處,把父母的健康問題放在心上,不給父母添亂,并把這些要求變成孩子在日常生活中的一種行為習慣。比如,當父母身體不適時,孩子應主動照護,給父母拿衣取藥,替父母采購日常用品等。
2、家里要有合理健康的家庭關系。
父母和孩子之間首先是民主、平等的關系,要使家庭成為和睦相處,家庭內部的人際關系必須擺正,要讓孩子明白與父母是這樣一種關系:父母是自己的長輩,是家庭生活的主導者。
父母作為孩子生活的供養者和引路人,自然應當負起教育孩子的任務沒在家庭中保持較權威的地位。尊重孩子,多聽孩子的意見,但并不是顛倒主次,任孩子在家里作威作福,想怎么樣就怎么,更不是他鬧得越兇父母就越讓步。
3、為孩子做好示范。
當父母對于長輩不夠尊敬的時候,孩子自然會有所學習。父母的示范讓孩子更加能夠有學習的機會,對于父母尊老的理念也因為有了模仿對象而更加愿意有所接受。父母的示范讓孩子有了行為參考,尊老的行為習慣得以養成。
孩子隨著青春叛逆的到來,行為習慣上面會有很大的改變,不聽話是常態,對于父母也總是出言不遜,很是痛心。
1、在青春期階段的孩子,他們不喜歡聽長篇大論,所以做家長的要少說多聽,做一個有耐心的傾聽者,就是給孩子的安全感和信任感。當孩子的情緒不對時,讓他發泄和傾訴,少說教和嘮叨,時不時的回應一下,讓孩子有一種認同感和共鳴感,有時也可以簡短的提一點建議。
2、給孩子提供了解成人世界的機會:不要過度保護孩子,允許孩子進行一些勤工儉學、假期實踐、課外活動、職業培訓等等,允許青少年探索成人的真實的工作環境。
3、做孩子的朋友。朋友是怎么樣的?既在情感上給予幫助,又允許其對目標和價值觀進行自由探索。
4、常和孩子進行高思維水平的討論。作為家長,還是要起到引路人的作用的,經常和孩子進行高思維水平的討論可以鼓勵孩子不斷的從不同的信仰和價值觀中做出理性,又深思熟慮的選擇。
5、正視孩子的需求,并適當放手。父母需要正視孩子們成長中的需要,理解他們,合理的需求盡可能的滿足他們,不合理的也不要直接拒絕,要講明白緣由,不要與叛逆期的孩子積攢矛盾。
6、創造良好的家庭環境。和諧的家庭氛圍會使孩子從小就感受到來自父母的關心,這樣會使孩子知道父母也是要別人的關心的,從而幫助孩子從學會關心父母開始發展到關心他人。家庭成員之間必須互相尊重,首先很重要的一點是要讓孩子感受到父母之間是平等的。
孩子出現不尊重父母的情況,作為家長,需要意識到身教重于言教,孩子不懂事,不尊重父母,多數與大人有關。作為父母,要及時的反思自己的教育方式,從自身做起。
1、和孩子長期的溝通,并了解孩子不尊重父母的具體原因,并加以教育。
2、以身作則,給孩子做好榜樣,并且尊從孩子的選擇。學會去傾聽孩子的心聲,了解孩子在想什么,去關心他每天的經歷和心情,把孩子當做朋友一樣的相處,給予他足夠的尊重。遇到意見不統一的時候,要靜下心來給孩子一個好的解釋。
3、讓孩子學會控制自己。家長應該堅持與孩子進行關于尊重的溝通,任由青少年頂嘴、不尊重他人對這些孩子的將來有很多不好的影響。通過堅持尊重孩子,家長可以幫助孩子進行自我學習和控制。
4、讓孩子學會用尊重的語氣說話。多數孩子在頂撞了父母后會感到愧疚甚至害怕。所以當孩子有不尊重家長的行為表現時,家長應該及時加以制止,讓孩子明白自己的行為對別人造成了哪些影響。
5、加大對孩子感恩情感的教育和培養。可以從中華傳統文化的教育入手,結合社會現實中感恩的相關題材,詩歌進行教育和培養。從中華傳統文化《羔羊跪乳》,《烏鴉反哺》等最樸素的情感對孩子進行引導和開導,也可以從孟郊的《游子吟》的詩歌的內涵來給孩子進行教育。
面對不尊重父母的孩子,父母先從本身找原因,找到問題點,再解決它。以上就是關于孩子不聽話不尊重父母怎么辦的建議,感謝閱讀!
上一篇:叛逆期的孩子頂嘴怎么辦
下一篇:孩子總是頂撞父母怎么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