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緒調整能力需要從小培養。當孩子有情緒時,家長要引起高度關注,對孩子的情緒及時疏導和調整。在當今社會,一個人對自己情緒的覺察,管理以及調整已經成為綜合素質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家長一定要引起重視。今天我們就來談談如何引導孩子情緒。
當孩子不開心,吵吵鬧鬧時,這時候家長就要意識到孩子的情緒來了,要對孩子的行為給予理解,并耐心的引導。
1、做個忠實的傾聽者。
一般說來,心情不好的時候,我們大都想找人傾訴內心的委屈,苦悶和不滿的情緒。孩子也不例外。家長一旦察覺孩子情緒不穩定,那就要及時找孩子溝通,并且要態度誠懇,讓孩子把自己內心的想法和感受傾吐出來。
當孩子傾訴自己的心事時,家長不需要說太多的話,只需安靜而真誠的聽孩子訴說,等孩子傾訴完之后再安慰孩子,并開導孩子。
2、讓孩子發泄自己的情緒。
孩子有了情緒,一定不要打擊和失落孩子,否則會讓孩子積壓的情緒抑郁成疾。而是允許孩子用自己的方式發現內心的不滿和委屈。比如大吼大叫一下,大聲唱歌,呼喊,或者打球,跑步,吃零食等方式都可以適當發泄不良的情緒。
3、轉移孩子的注意力。
孩子有情緒,說明某件事情讓孩子心里不痛快。如果不能及時把孩子的注意力轉移到其它事情上去,孩子的心思就會一直牽掛在上面,并且對此事耿耿于懷,越想心里越不好受,甚至會控制不住采取過激的行為來處理。為了避免孩子由于不良情緒引起的過激行為,最好要轉移孩子的注意力。
比如,家長可以帶孩子去看孩子一直想看卻沒有機會看的電影,買一些孩子以前想買卻不舍得買的東西,吃孩子很想吃的大餐,或帶孩子去游樂園玩玩等等。這些投其所好的方法轉移孩子的注意力,相信孩子的情緒能在很大程度上得到緩解
孩子的情緒與大人分不開,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如果孩子情緒變得不好,那么作為家長可以去引導孩子,多和孩子溝通和交流,讓孩子及時的排解掉情緒。
1、教給孩子調節情緒的方法
小孩子的注意力很容易被轉移,當孩子哭鬧的時候,一塊糖或許就能讓孩子化悲為喜,這其實是孩子所特有的對情緒的無意識調節。
面對孩子的不良情緒,爸爸媽媽要講究方式方法去幫助孩子,常見的方法有冷處理或者轉移孩子的注意力。此外,爸爸媽媽也要讓孩子學會自我調節情緒,比如讓孩子學會正確釋放不滿情緒和壓力,迅速恢復到正常狀態。
2、制定必要的規矩
面對孩子的無理取鬧,父母不能一味地讓步。爸爸媽媽可以提前給孩子制定一些規矩,當孩子因為不良情緒觸犯規矩時,給予一定的懲罰,孩子會記住教訓,并在下次出現同樣情況時學會約束自我。
3、營造和諧的家庭氛圍
一個和諧的家庭氛圍對孩子的影響很大,那么,該怎么做呢?首先,爸爸媽媽的關系一定要好,這會讓孩子在家庭生活中獲得愛的感覺,從而產生積極的生活態度。
如果家庭氣氛緊張,孩子的心理發展也會受到阻礙。其次,就是要處理好和孩子之間的關系,親子關系不好會導致孩子長大后對情緒的控制力下降,而如果過于溺愛孩子的話,又會讓孩子養成自私、任性的性格。
我們常聽到一句話叫“六月的天,孩兒的臉”。孩子的情緒是非常不穩定的,喜歡為一些小事情發火,好生悶氣,情緒大起大落,家長要理性的去看待,保持耐心。
1、想要幫助孩子調節不良情緒,大人首先要有一個好的心態,不能生氣不能打罵孩子,只有自己先冷靜下來,冷靜的態度才能感染到孩子,才能使孩子也平靜下來,認真的聽大人講道理。
2、在開導孩子之前先不要把自己的想法強加給孩子,先聽孩子說他自己的想法,只有這樣才能理解孩子的不良情緒是從哪里來的,然后陪著孩子分析一下事情發生的原因和正確的處理方法,不要以為孩子小什么都不懂,其實孩子的理解能力是很好的。
3、如果孩子一時間還是冷靜不下來,或者哭泣或者暴躁,這種情況不要正面和孩子做交流,可以帶孩子去外面走一走玩一會,轉移一下孩子的注意力,這樣孩子不總想一件事,過一會孩子不那么煩躁了就可以正常跟孩子交流了。
孩子有情緒是孩子情商發育的表現,不要把孩子的不良情緒當成壞事,理性看待,耐心引導。以上就是關于如何引導孩子情緒的建議,感謝閱讀!
上一篇:如何幫助孩子調節情緒
下一篇:孩子情緒非常不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