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有自己的情緒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并沒有所謂的對與錯,我們并不需要對孩子的情緒做太多的正確或錯誤的是非判斷。但是作為家長,我們需要引導孩子正確認識和了解自己的情緒,下面我們就來談談孩子喜歡鬧情緒怎么辦。
孩子喜歡鬧情緒是很常見的問題,家長不要過于焦慮,理性看待,掌握好合適的方式耐心引導和教育,對孩子的問題積極處理。
1、了解自己的情緒。
小孩子可能并不太清楚所謂的情緒是什么,對于他們的世界,最多就是開心和不開心,高興和不高興,高興就笑,不開心就哭。作為父母,隨著孩子的成長,我們首先讓孩子了解什么是情緒,情緒有哪些表達方式,興奮,悲傷,焦慮,害怕等待這些情緒是一種什么感受和體會,可以通過一些影像,一些繪本,讓孩子積累這些詞匯,并體會其中的含義,首先讓孩子正確認識這些情緒。
2、表達情緒。
當我們有對應的情緒的時候,不管是正面的情緒,還是負面的情緒,都要勇于表達出來。正面的情緒,我們可以從中獲取快樂,負面情緒,我們也要積極的去面對,通過表達,也是對情緒的一種釋放和宣泄。
3、管理情緒。
稍微大一些的孩子,有一定的認知和獨立能力的時候,我們要教會孩子,在面對情緒的時候,我們如何管理情緒。例如我們可以在著急的時候,如何讓自己先冷靜下來,可以放下眼前的困境,換個環境聽聽音樂,看書書,轉移注意力等,讓孩子能管理自己的情緒。
要說教育孩子最重要的一課就是孩子的情緒管理,家長要運用好合適的方式,耐心的去引導和教育孩子,幫助孩子正確處理情緒。
1、全身關注地傾聽
父母要仔細聆聽,回應說,我理解了,最后,再復述一遍,跟孩子確認他的意思。這樣可以了解孩子的想法,同時會讓孩子感到父母理解他,重視他,能極大地安撫孩子。這一步的關鍵:要帶同理心,理解孩子的情緒,不評價,不反駁,否則又會激起孩子的對抗心理。
2、接受孩子的消極情緒
對于孩子的消極情緒,我們不要去否認、壓制、貶低,而是要幫助孩子去接受、識別,然后再教給處理辦法。同時也會讓孩子知道,有不好的情緒并不是什么錯事,只是需要時間去解決。
3、界定問題所在
聽懂孩子的立場后,要找到他情緒背后的原因。如果孩子太小,不會表達自己的想法,父母可以幫他說出幾個原因,讓他選擇一個。這個步驟還能幫助孩子提高表達能力,慢慢地,孩子就能準確表達自己的情緒。
4、邀請孩子一起尋找解決方案
父母說出對孩子的要求,然后邀請他一起找到解決方案,可以問“你覺得怎么辦好?”如果孩子說的不合適,可以跟孩子一起再想幾個辦法,讓他選擇一個雙贏方案。
這個步驟幫助孩子提高面對挫折時的彈性和適應力。最關鍵的是,父母在面對孩子情緒時,一定要保持耐心,不急不躁。
對于喜歡鬧情緒的孩子,家長要好好跟孩子溝通,長期大吼大叫的教育會潛移默化地影響孩子的行為,讓孩子形成動不動就亂發泄情緒的壞習慣。
1、有時候,孩子發脾氣是因為他們累了,或者,你給他們的命令太多太長,導致孩子進入一種焦慮和惱火的狀態。孩子可能曾以一種自認為可行的方式讓你知道他的愿望和需要,但是你沒有注意到。這時,你需要想一想,是不是孩子不舒服,還是他內心的真實渴望沒有被理解呢?情緒有好有壞,不要拒絕、忽視壞情緒,要面對并耐心接納孩子的壞情緒。
2、幫助孩子管理情緒需要耐心,當然,不要簡單地認為發脾氣的孩子不好,不發脾氣的孩子就好。其實長期壓抑孩子的情緒,是不利于其成長的。最怕的是孩子為了取悅父母,而忽視了自己真實的感受,甚至放棄自己。有的孩子看上去安靜懂事,其實內心沒有自信,往往找不到自己,容易出現情緒問題
3、父母要自我檢驗,看孩子的成長環境如何,孩子的脾氣,跟父母息息相關。一個愛發脾氣的家長,往往教育出來的孩子也會是個愛發脾氣的人。孩子總是喜歡模仿家長的言行舉止,家長脾氣暴躁,孩子個性也不會太溫善。被情緒化、常常發脾氣的父母帶大的孩子,情緒問題更多。
讓孩子學會管理自己憤怒的情緒是很難,但世間萬事,辦法總比困難多,家長要堅持。以上就是關于孩子喜歡鬧情緒怎么辦的建議,感謝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