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是原件,孩子是復印件,想讓孩子不自私,家長首先要做一個不自私的人,給孩子做一個良好的示范。今天我們就來談談怎么教孩子不自私。
自私的性格對于孩子而言,是百害而無一利的,家長要耐心積極的采取合適的方法引導和教育,幫助孩子改正不良習慣。
1、從小立規矩
李玫瑾教授舉了一個孩子吃飯的例子,大人沒到齊,孩子不許動筷子。這叫“吃飯的等待與控制”,孩子餓一會兒并不會怎么樣,但是在等待的時候過程中,孩子心里會有他人,并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2、學會分享,要有家庭意識
從小鍛煉孩子的分享意識,比如吃橘子,先給爺爺、奶奶,再給姑姑、爸爸、媽媽,最后才是自己,這樣讓孩子有一個家庭觀念,做什么事情不僅僅考慮到自己,而是整個家庭。
我有個親戚就是這樣,從小教育孩子,吃什么東西斗給媽媽分一半,孩子長大以后做什么事情都會考慮到媽媽,有次去外地比賽,她還給媽媽帶了禮物,親戚很感動。
3、多讓孩子經歷挫折
沒有經歷過挫折的孩子,很容易養成自私的性格,碰到不如意容易采取極端行為。比如有因為論文答辯不通過就跳樓的,有因為戀愛失敗就自殺的,行事作為只考慮自己,不會考慮到身后父母或他人的感受。
所以父母在日常生活中,要對孩子進行適當的挫折訓練,不要事事都依從孩子,而是讓孩子學會經受打擊。
4、讓孩子感受分享的快樂
贈人玫瑰,手有余香。這句話我們可以不斷的講給孩子們聽,只有這樣的話才能夠讓他們了解到分享,其實是一種非常快樂的事情。先從小的分享做起,然后再從大的分享做起,讓孩子變得不再吝嗇,這是非常有效的辦法。
作為家長,想要孩子不沾染上一些不良習慣,在生活中就要學會去觀察,耐心的引導孩子,級的去改正不良行為,對孩子的表現積極教育。
1、不懂得分享
如果孩子的性格比較自私,媽媽一定會發現孩子是不愿意跟別人分享的。如果平時買回一些孩子比較喜歡吃的東西,自私的孩子會不舍得讓寶媽吃,甚至是自己直接全部霸占下來。有時候家里去了客人,如果有小朋友,那孩子肯定是不愿意讓小朋友玩自己的玩具的。
2、不懂得為別人考慮
自私的孩子是不懂得為別人考慮的,任何事情都是只要自己舒服就好。比如下雨的天氣,孩子只顧著自己有雨傘不被濕了就好,是不會考慮寶媽會不會被雨淋的。當寶媽生病或者不舒服的時候,讓孩子幫忙做一些小事情,那孩子肯定是懶得動的,這種孩子就是比較自私的。
3、性格孤僻
自私的孩子大部分性格都是非常孤僻的,不愿意跟別人交流,因為他們怕別人麻煩自己,或者是怕別人分享自己的東西。如果孩子在幼兒園里不僅愿意跟小朋友玩,自己帶了好吃的,也不愿意跟別的小朋友分享,那孩子肯定是特別自私的。
當孩子出現了自私的問題時,家長也不要著急,想嘗試去分析原因,耐心的教育,把握好孩子的發展特點,積極解決問題。
1、家長太嬌慣孩子
現如今很多孩子之所以變得自私,就是因為他們都是嬌慣出來的。畢竟很多父母都不愿意讓孩子受苦,所以說在日常生活當中都會滿足孩子各種無理的要求。也正是因為這一點的存在,所以導致孩子根本就不愿意把自己的好處分享出來。
2、孩子天生占有欲強
還有一些孩子天生的占有欲就比較強,他們不愿意把自己的好處拿出來,因為他們覺得這樣做是沒有意義的。不論什么時候這些孩子都圍繞著自己轉,從來都不把別人的感受放在眼里。也正是因為這一點,他們才會那么的保守,愿意把所有的好處都掐在自己的手里。
3、家長總是強迫孩子分享
有一部分孩子不愿意和他人分享,就是因為家長總是強迫他們分享。本身孩子就把一些東西當做自己的心頭骨肉,可是父母還是強迫著自己的孩子去把這些東西拿出來給他人分享。也正是因為這一點孩子變得越來越討厭分享,更加自私。
對于孩子出現的自私的行為,家長要掌握好合適的方式耐心引導和教育,積極糾正和改變。以上就是關于怎么教孩子不自私的建議,感謝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