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近開學時,家長會發現一個問題:孩子會變得非常焦慮,對上學的熱情不高,甚至不愿去上學。對于這一問題,很多家長也是束手無策。今天我們就來聊聊不上學的孩子如何教育?
在面對不上學的孩子時,家長不能粗暴處理,而應該要多給孩子理解、關愛,運用一些科學的方法去教育孩子,給孩子正面的引導。
1、給與充足的重視和關注,幫助孩子建立學習興趣
孩子的可塑性很強,在一張白紙的情況下,父母給他描畫的越生動形象,他越容易產生興趣,興趣有部分是天生的,有部分靠后天發掘培養。人的學習是個不斷發掘自我、認可自我的過程,學校教育有普遍性,不可能每個人的興趣都能照顧到,父母做好啟蒙人很重要。
2、每個過渡都需要時間適應,家長給與適當的引導
不愿上學、產生厭學情緒是有階段性的,人習慣了舒適的環境,要改變、接受新事物是需要過程的。主動接受比被動接受效果好,引導比強迫好,多給與鼓勵支持,比打罵指責有效果,孩子青春時候叛逆期更需要理解、引導。
3、正視教育的規律,幫助孩子盡早適應現行的教學體制
接受教育,學習知識,規范行為準則,是個歷練的過程。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現在也一樣適用。接受一定的競爭,有利于自我個體的成長,溫室里養不出參天大樹,父母能明白,才能為之計生遠。不能改變規則,那就只能適應規則。
4、換個思路,不想上學就不上,換個他想做的事,學著自力更生。
這是現在很多父母都嘗試的方法,不愛上學可以,但是不學習不行。換個方式體驗,學謀生本領,社會上的各類工作都可以學,都可以放手讓他做,摸爬中能發現自己的定位,學習特長也能成材。如果吃過了苦,再重新返回學習,也是很好的。
在臨近開學的時候,學生會患上“開學焦慮”,甚至有厭學的情緒,從而不愿去上學。對于這個時期的孩子,家長要遵循以下三個教育原則:
1、不過于緊張
家長的焦慮情緒很容易使孩子的“開學焦慮”擴大化,從而更不愿上學。如總是詢問孩子有關開學的的問題,反而會強化孩子們的不安,這種焦慮感會在父母與孩子之間傳遞,逐步升級,最后小問題變成大問題。
父母要切記“開學焦慮”對于很多孩子來說是正常經歷,一般很快就會過去,所以在孩子面前要坦然,不要把自己的焦慮傳遞給孩子。
2、不打罵
一些脾氣暴躁的家長可能會認為孩子沒事找事,找各種理由不去學校,甚至會認為孩子因為“開學焦慮”而出現的軀體表現是在裝病。這種情況下可能會激發孩子的抵觸情緒,與父母出現對立情緒及對立行為,加重孩子的問題情緒及行為。
3、不坐視不理
孩子不愿意家長管自己的太多,但并不意味著他們不需要來自家長關心和參與,尤其對于青少年。家長適當的行為舉動能夠讓孩子感覺到父母對自己的在意和關心,能夠獲得安全感,有力量、有底氣面對自己的情緒問題。
面對患有開學焦慮的孩子不去上學這個情況時,家長很有必要掌握一些技巧去幫助孩子緩解開學焦慮。
1、以身作則,調整作息,規律生活。家長和孩子一起做好時間的管理,調整生活節奏,向學校生活靠攏。
2、家里環境要從嘈雜恢復安靜。給孩子創造利于學習的家庭氛圍(不能家長一邊打麻將,一邊讓孩子早點休息)。
3、陪孩子聊天,買一些他想要的文具,學習用品,緩解壓力。
4、對癥下藥,因為作業沒做完,那就幫助孩子完成作業。
5、制定適當的新學期學習目標,不要給孩子過大的心理壓力,如要求孩子在新學期要考多少分、多少名。
6、羅列返校清單,做好細節準備。
在臨近開學時,很多孩子會因為開學焦慮而不愿上學。如果想要解決孩子不上學的問題,就需要孩子自身去緩解開學焦慮。
1、主動與家長、老師講講心里話。
2、與同學、朋友聊聊彼此的心事及感受。
3、適當戶外運動,緩解自己的情緒。
4、客觀評價自己,給自己一個合理的定位。
5、制定新學期學習計劃。
面對孩子不去上學,家長需要去積極分析,找到癥結,弄清楚其背后的原因,搞清楚到底是怎么回事。
1、與同學相處情況不太好
隨著孩子不斷長大,他們的社會意識和融入集體的需求都不斷增強,但每個孩子能力不同,可能現實沒有和孩子自己預期中的感覺好,孩子會很失落。
或是覺得自己在學校里有朋友,或是感覺跟同學們格格不入,甚至連中午飯也沒有小朋友愿意跟他一起吃,那么孩子一整天呆在學校里確實會很沒樂趣。
2、不撞長社交,又沒及時得到父母的幫助
跟同學交流有困難,也不知道如何應對。回到家,爸媽不夠重視,沒有得到及時的幫助和指點,孩子心理覺得無助,使得他們不想去面對學校環境。很多時候,大人不當回事的小事,卻在孩子心里留下陰影,長期陷入不愉快的狀態。
3、被同學嘲笑或欺負
對于孩子來說,在學校里有了尷尬或不堪的經歷而向大人尋求幫助,是需要很大勇氣的。所以遇到這樣的情況,大人一定要有耐心,要安撫孩子和了解情況。
小學階段,孩子覺得自己長大了,應該有足夠的本事去承擔、忍受和自己解決問題而不愿意求助于大人,但其實并不是這樣。于是他們選擇最簡單也最安全的辦法,就是待在家里,這樣就不用去面對學校里自己害怕面對的一切。
4、應付不了功課
現有的教育體制,基本是整齊劃一的要求和學習節奏。那么,理解能力略差或接受速度慢的孩子不能跟上集體進度,因此,受到任課老師的指責和同學的嘲笑,那種擔心自己表現不好再次受辱的心情也一定會迫使孩子待在家里,不想去上學。
情況更糟一點的話,要是他的同學們發覺他有學習障礙或者在功課上總出錯,孩子的感受會更差,厭學逃避心理也會更嚴重
5、覺得上課內容過于簡單
有的孩子非常聰明、學習能力也很強,或者之前上過學前班,已經學過目前學校教的這些內容,那他在上課時就會覺得十分無聊。那些學過的或者對于他來說顯得太簡單的內容,完全沒有挑戰性也不覺得新鮮,每天坐在課堂上熬時間,上學就變成非常無聊是事情,誰還會想繼續呢。
6、與老師有關的問題
孩子犯了錯并受到老師的懲罰,后來一遇見類似的事情,就被老師提起或受到同學的鄙視,孩子覺得很丟臉,也會為此不想去上學,覺得在家里就可以沒這回事了。
面對孩子不上學的情況,父母需要了解孩子不想學的原因,采取有效的措施引導孩子,讓孩子重拾對上學的興趣,愛上上學。以上就是關于不上學的孩子如何教育的內容,感謝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