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孩子學習成績差時,要說最焦急的人肯定是父母。所有家長都希望自己孩子成績好,但事與愿違。當孩子成績暫時較差時,很多家長會很著急,但這毫無意義,關鍵是家長需要找到合適的方法去幫助孩子提升成績。今天我們就來聊聊孩子成績差怎么辦。
面對孩子成績差時,家長一定要保持理性,積極采取一些方法去有效提升成績,幫助孩子變得更加優秀。
1、拒絕與同學比較,先從小事開始做起
想要讓孩子學習成績提高,首先要做的就是讓孩子不要抵觸學習,而是真心想要去學習。
很多學習成績差的孩子,非常不喜歡被父母拿來和其他同學比較,在比較中嘗到了挫敗感和焦慮感,故而越來越厭惡、逃避學習。
所以,家長首先要做的是拒絕把孩子與其他同學一起比較,給孩子營造一個放松的環境,不要讓學習成為一件讓孩子抵觸的事情。同時,這也可以幫助家長放松心情、緩解焦慮。
2、從背單詞開始積累信心
解決孩子對學習的抵觸問題之后,家長們需要幫助孩子重新建立學習自信心。如何幫孩子們建立學習自信心呢?這里給出一個方法,那就是背單詞。
背單詞的兩個特點是,第一,效果立竿見影,如果背過了那么就能在老師聽寫單詞時脫穎而出,所花時間較短。第二,單詞本身在英語中是重中之重,解決了單詞的問題,也就解決了80%儀式上的英語問題。
那么,如何教孩子背單詞呢?當然不是死記硬背。死記硬背容易忘記,反而會加重孩子的挫敗感。這里簡單提2個背單詞的竅門。
第一個,就是單詞要反復背,背一遍記不住沒事,這是正常的,通過反復、多次背單詞來形成永久記憶。第二個,記單詞一開始不要背拼寫,這樣速度就大大加快了,也能更快在英語學習中看到效果。
3、從基礎知識抓起,并積累錯題
認清現實,如果孩子現在學習成績比較差,那么一口氣吃不成胖子。不要一下子給孩子定過高的目標,不容易完成,且容易給孩子造成焦慮。在具體的科目中也是,不要一下子定太高的目標分數,不要一下子就讓孩子去攻克大難題。
制定長遠的學習計劃,從基礎知識抓起,先放棄難題,給孩子留出學習進步的時間。同時注意積累錯題,把自己做錯的題都整理出來,考試之前多次復習錯題,保證不在同類的題型中出錯,這樣學習成績自然就會進步了。
要想提高孩子的成績,家長需要去多了解制約孩子成績的因素,以便后面可以對癥下藥,實現成績的有效提升。
1、學習力
同一個字,有的孩子看一次,讀一次,寫一次就記住了字的字形和讀音,并能聯想到該字曾經在哪些地方見過,從而自己在腦海中形成了該字的用法。這樣的孩子往往是班級中的佼佼者。
有的孩子,看n次,讀n次,寫1+n遍,還是不會。為什么?第一次抄寫的是對的,后面憑借印象寫的都是錯的。這樣的孩子在學習的時候,付出多,回報低,在班級里處于中等偏下水平。
第一個類型的孩子,可能只要把我們的教學視頻看一遍,再做一次我們的一課一練,就基本掌握了課本的基礎知識。這樣的話,他們可以充分發揮自己記憶的優勢,多往課外閱讀、寫作、奧數方面學習,提升自己。同時,也有很多的時間進行綜合實踐。
第二個類型的孩子,在學習的過程中,學習效率低,很容易疲憊。
一是記憶的品質太差,記得慢,忘得快,所以,他們不適合一次性地學完整個視頻。那要怎么學?讀課文,聽一段,讀一段;生字,看3-5個,倒回去復習。
2、學習態度
如果孩子上課總是說小話、不聽講,擾亂課堂秩序,就錯失了最重要的學習內容。這點在高年級學習中最為致命。如果孩子總是不做作業,家長又不管的話,孩子很容易就養成散漫的習慣。
小學階段是培養勤奮感的年紀,千萬不能慣著孩子。“胡蘿卜+大棒”、“殺雞儆猴”這兩種方法屢試不爽。
3、自覺性的培養
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主要是在小學的三四年級。三年級起,我們就不建議家長一直坐在孩子旁邊陪孩子寫作業了。
要讓孩子自己讀題,自己嘗試做出來。語文方面,可以借助教材、教輔、工具書;數學方面,可以先看課本的例題,圈出題目關鍵字,找出解答的辦法。剛開始的時候很難,可是養成習慣之后,孩子的收益會很大。
讓孩子自己做作業,一方面可以讓孩子知道自己到底哪些不會,另一方面也可以讓孩子學會自己思考問題。自覺性的培養,更重要的是幫孩子找到學習的樂趣!
4、及時提供幫助
孩子實在是不會了,那就要及時提供幫助。如果孩子在某些知識點出現遺漏,家長就要想辦法幫孩子查漏補缺。那具體怎么做?
一是回歸課本,如果是一二三年級的,可以觀看我們的教學視頻。二是做對應的練習,復習之后,只有通過做題才能檢驗學習的結果。三是復習,前面說過,孩子學得快,忘得也快,每次階段考試都是得把學過的知識重新一遍。區別就是,每次學習的知識需要的時間更短。
5、確立學習目標和制定學習計劃
無目標無計劃,無計劃不行動。學習效率低下,除了學習能力低,很多時候還是由于沒有制定學習計劃造成。沒有學習計劃,孩子可能在時間上的感受會弱一些,然后不斷拖延,最后無法完成。
國慶節的作業非要留在最后一個晚上才做,這不是拖延癥是什么?沒有計劃就會讓孩子覺得無事可做。絕大多數的孩子,都是被家長、被老師“逼”著學習的,因為他們真的不知道學習有什么作用。直到有一天,他們嘗到了掌握知識的甜頭,才會開始好好學習!
很多孩子成績差,關鍵就是在學習上有許多壞的習慣作祟。而常見的一些壞的學習習慣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學習無計劃
學習上不明白自己要干什么、該干什么,總是讓老師和家長在后面推著屁股走。凡事預則利、不預則廢,優秀的學生一般計劃性都很強,學年有學年的總目標,學期有學期的規劃,每周有每周的計劃,每日有每日的任務。
2、學習不定時
學習時間不固定,每天必要的學習時間無法保證,學習時完全憑情緒,情緒好的時候可以學到深夜,情緒不好的時候,就什么都干不下去。
知識是日積月累起來的,人不可能在極短時間內把大量的學習內容灌輸到大腦里去,饑一頓飽一頓,三天打魚兩天曬網,只能是事倍功半。
3、學習不定量
每天該完成的學習任務沒有完成,喜歡搞集中復習、臨考突擊。要想較好地掌握知識,必須靠每日的知識積累,沒有量的積累,便不會有質的飛躍。靠集中復習、臨考突擊學到的知識,不但數量少,而且質量差,經不起嚴格的檢驗。
4、學習馬馬虎虎
上課時忘帶課本和學習用具,抄寫中明明是“'b”可抄下來就變成了“d”,作業經常能以最快的速度完成但字跡潦草、錯誤率高。不少孩子都有馬虎的毛病,如果家長不加注意、不予重視,學習效果勢必會受影響。
5、學習時一心二用
上課時經常精神溜號,甚至做一些與學習毫不相干的事;自習課時常沉迷于空想,或者東翻西看,浪費時間;做作業或復習時,常做一些小動作,一邊聽歌一邊寫文章、算題,哪說話哪搭茬兒。
專心致志是學生必須養成的基本學習習慣,一般人不可能同時高質量地做好兩項或兩項以上的事情,所謂“目不能兩視而明,耳不能兩聽而聰”。
6、不懂的東西也不問
過于害羞,雖然學習上有許多沒有搞懂的問題,但也不敢問老師;不懂裝懂,不會的東西從來也不向別人請教;學習心里沒數,自己都搞不清楚哪些地方懂,哪些地方不懂,似乎什么都懂一點,但又沒有完全掌握。
學習本身就是一個不斷提高自己、不斷完善知識的過程,圣人都說“三人行,則必有我師”,況且還在求學中的學生?家長要提醒和鼓勵孩子大膽主動提問。
很多孩子成績變差,其實是有征兆的,家長可以多觀察這些蛛絲馬跡,及時發現孩子苗頭,找到科學的方法去幫助孩子提升成績。
1、孩子上學的時候總磨蹭
孩子學習成績下滑的前兆,很多情況都集中在孩子上學總是磨蹭的不情不愿里,當孩子失去對學習的動力和上進心時,他們對學習的態度往往就表現得比較漠然,這個時候如果被家長或老師繼續忽略的話,孩子更容易在被不重視里失去對學習的自信和積極向上的動力。
2、孩子寫作業時總坐不住
孩子對學習的態度如何?家長可以通過孩子寫作業時的表現來尋找狀態,如果孩子寫作業的時候總是坐不住,一會要上廁所一會兒要喝水,一會兒手疼腳酸一會又餓了要吃飯,這個時候往往是孩子不喜歡寫作業,他們為了不寫作業會找出各種理由來做借口逃避。
3、孩子做題時總唉聲嘆氣
當孩子寫作業遇到難題時偶爾也會不自覺地唉聲嘆氣,這個時候家長一定要引起足夠的重視,不可認為“孩子小、能有什么煩心事”的不在意態度,教育孩子家長一定要善于站在孩子的角度去考慮問題,說到這里可能很多家長會無奈地說“我也想幫孩子,可是他們的作業題都看不懂呀”!
4、孩子偏科情況比較嚴重
良好的學習成績一定不能存在偏科的情況,如果孩子偏科情況比較嚴重的話,他們本身的自信就會受到拖累,因為不管是平時的小考試、大考試,還是中考高考和往后參加工作的機會,最終大家所看的都是綜合成績,如果孩子的良好成績只體現在某一科上,那么家長一定要引起足夠的重視。
當看到孩子成績差時,家長如果束手無策,不妨向老師求助,咨詢一些專業的意見,共同幫助孩子提升成績。
1、平等自然地和老師溝通
正是因為孩子的學習問題比較突出,需要家長配合老師的工作,來幫助孩子改正學習方法,共同提高孩子的學習成績。所以,孩子學習不好,更應該跟老師多溝通。
很多家長礙于面子,又怕老師批評,所以不敢找老師去溝通。更有的家長相傳,老師批評學習不好的學生,還會更加訓斥家長,反正就是家長和孩子一起背老師訓。
從我們的教學實踐看,是不會出現這樣的事例,首先我們根據孩子的學習問題找家長來溝通了解情況,是平等自然的一個狀態,更不會覺得老師就是高高在上,訓完孩子訓家長,這一點意義都沒有,也不能解決問題,正常的老師都不會這么做。
所以,家長沒必要因為擔心怕被老師訓而拒絕找老師溝通孩子的學習問題。當老師主動提出需要和家長聊一聊的時候,那就是老師在向家長傳達一個信息,孩子有一些學習的問題,老師一個人不能解決,需要和家長了解情況,請家長配合。
從另一個角度看,這是老師十分關心你的孩子。所以家長有什么不敢和老師溝通的呢?還有一種情況是家長在教育中遇到的問題,不敢和老師溝通。
其實,老師更愿意家長多來反映孩子的學習情況和在教育中遇到的難題,我們家校一起努力,不才是為了孩子的學習能夠提升得更快嗎?所以,家長沒必要害怕,盡管來找老師問問題。
2、開學后到期中考試前,最少溝通兩次一次是否適應、一次學習情況
那就有家長問了,我該怎么來找老師說呢?也不能每天都和老師來聊孩子的學習情況吧?對于老師來說,一個班幾十名學生,真的顧不過來。
所以,家長對孩子的學習問題有困惑和疑問,那么應該保護這樣和老師溝通的頻率,開學后到期中考試前,針對孩子的學習問題溝通一到兩次,溝通什么問題呢?第一是孩子在新學期,通過一個月的適應期,是否適應了學習?平時課堂的表現怎么樣?第二就是針對孩子的學習問題,家長需要怎么配合老師來幫助孩子。
家長溝通第一個問題的時候,無疑是在向老師傳達,我并不是把孩子送到學校就不管了,我也能在不打擾老師教學工作的前提下,關心孩子的學習。
而這個關系都是從具體的學習問題出發的,非常實際。溝通的第二個問題,其實是和老師一起商量針對孩子的學習問題,該如何解決,家長怎么配合,這讓老師在日常教學中,吃了定心丸。
心里會認為這位家長真不錯,既不打擾老師,同時還關心孩子的學習,老師就愿意和這樣的家長打交道。
3、真實反映孩子在家的學習情況
很多家長在和老師溝通孩子學習的問題時,都很喜歡隱瞞一些真實的學習情況,干擾老師做出判斷。對于老師老說,能夠掌握孩子在家的學習情況非常重要。很多小學生都是“戲精”,在學校里聽老師話,尊重同學,老師布置的學習任務完成得很好。
一回家就開始稱王稱霸,父母如果不是三催四請,幾乎很難順利地展開學習。所以家長沒有必要為了面子,故意把孩子在家的真實情況進行美化。老師了解不到真實的學習情況,就沒有辦法對孩子身上具體的學習問題作出正確的引導和改正。
孩子的成績,不光是孩子的責任,也是家長的責任。家長必須要運用一些合適的方法,與引導孩子對學習感興趣,進而樂意去提升成績,擁抱更好的未來。以上就是關于孩子成績差怎么辦的全部內容,感謝閱讀!
下一篇:望城區高塘嶺街道新起點專門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