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里有青少年訓練學校,很多人對于抑郁癥的第一反應就是不理解,覺得是他們想得太多,將自己推入絕境的,抑郁患者得不到別人的包容,一步步陷入深淵當中,導致病情加重甚至出現自殺行為。所以家長若是發現自己孩子抑郁了,家長的引導作用尤其關鍵。下面就談談引導抑郁孩子的一點建議,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
抑郁的孩子雖然內心壓力重重,但是一句懂得或一個擁抱就能溫暖他們的心靈,家長需要采用科學的方法鼓勵孩子走出抑郁,下面具體說說孩子抑郁怎么鼓勵引導。
1、認清自己的優勢與不足。將行動和計劃分成足夠小的步驟,確保計劃一定可以完成,從而增強自己做事情和面對生活的信心;還要及時肯定自己,每晚睡覺前充分肯定自己這一天的成績與進步,不聚焦于消極的部分。
2、學會調整自己情緒,選擇合理宣泄。比如向老師朋友訴說、寫日記。寫日記,可以將自己每天的心情通過日記的形式寫出來,把壓力的體驗,生理和心理的一切煩惱隨著自己的筆跡都寫在了日記里,這是一種不錯的緩解抑郁的方式。
3、學個腹式呼吸放松訓練。閉上雙眼,什么也不要想,只關注與自己的一呼一吸。吸氣時小腹微微隆起,慢慢地吐氣,吐氣速度越慢越好,越慢越能產生安全、平靜且放松的感覺,并想像所有的緊張、壓力與不適感也跟著釋出。
很多人難以區分自卑和抑郁,其實自卑更多的是自我貶低,而抑郁則是逃避生活中的熱鬧,出現一系列生理或心理障礙。下面就談談孩子抑郁的表現形式。
1、情緒低落,遇到高興的事卻開心不起來,總是感到想哭。
2、對曾經感興趣的事情興趣減退,時常自卑,生活體驗感差。
3、注意力難集中,記憶力下降,學習進入狀態困難,厭學情緒強烈。
4、全身乏力,不愿意運動。
5、失眠多噩夢,食欲下降,總是頭疼或肚子疼。
6、有輕度或重度自殘行為,時常有輕生念頭。
抑郁是一種特殊的心理疾病,其病因比較復雜,來自多方面因素的作用,自我價值感特別低,容易產生“自我攻擊”,下面說說孩子抑郁的根源。
1、喜歡孩子聽話的父母
有這樣一種父母,很喜歡對自己的孩子說“聽話”。在他們眼里,聽話的孩子才懂事,才是好孩子。當孩子的言談舉止令他們不那么滿意時,他們的口頭禪往往是“聽話“,當孩子的行為表現超出了他們允許的界限時,他們依然會對孩子說:“聽話。”聽話,聽上去是那么的溫和,但聽話背后的含義卻是服從和壓迫。
孩子一旦選擇反抗就會迎來父母的道德綁架,想盡辦法站在道德的制高點,讓孩子在良心上受到譴責,認為自己做錯了事。孩子會因此選擇做一個聽話的孩子。父母會有種對孩子教育成功,怡然自得、沾沾自喜的感覺。卻忽略了這種“聽話”會孩子失去自我,以便更好的迎合他人為代價的。
2、情緒不穩定的父母
父母之間經常吵架,沒有理由地發脾氣。不控制自己的情緒,互相指責,跟孩子說對方的不好。利用孩子作為攻擊對方的工具,一言不合就是:“要不是因為孩子,我早就怎么怎么樣了。”還處于敏感、脆弱、幼小的孩子并沒有相應的理解和消化的能力,于是父母的痛苦會加倍的落在孩子身上。
但孩子是愛父母的,孩子對父母的愛,超過父母的想象。會認為自己是父母的痛苦來源,在這件事上自己是有責任的。于是孩子會開始過度關注別人,從而失去了在意自己的能力。然后就這樣成了敏感、情緒化、無法放松、、控制欲強的人。并在潛意識里打上了一個深深的烙印:這個世界不安全,同時會把痛苦轉化為自我攻擊。
心理學的研究表明,長期生活在不和睦的家庭中,除了攻擊性顯著增強以外,孩子的情緒、性格發展都會出現扭曲。感情會變得冷漠、對他人缺乏信任、為人刻薄、愛挑剔、脾氣暴躁或者性格內向、壓抑、容易退縮,對外界事物喪失興趣。
3、對孩子不溝通的父母
父母與孩子間就像這個世界上最熟悉的陌生人一樣。比如一起吃了無數次的飯,但是卻很少聊天,父母永遠不知道孩子在想什么,似乎也不關心,孩子也不知道父母在想什么,似乎他們什么都不想。父母似乎很愛孩子,但是感情上孩子似乎又感受不到太多。
孩子也很愛父母,不過有什么問題和心里話也不會跟父母說,覺得說了很尷尬,父母也不會理解,彼此間的情感隔閡很深。于是就造成了,孩子在感情上的需要得不到滿足,明明在父母很愛我的家庭里,還會感覺“缺愛”。
總之,面對抑郁的孩子,家長不能抱怨,應該高度重視,保持冷靜,做好持久戰的準備,學習關于抑郁的基本知識,幫助孩子一點點學會自我調節情緒,走出至暗時刻。以上就是新起點教育專門學校對于孩子抑郁話題的相關解讀,謝謝您的閱讀!
上一篇:糾正抑郁的全封閉式學校
下一篇:全封閉式管理學校哪家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