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家長發現孩子內向時,他們會變的焦慮,害怕孩子心理出現問題,變得自閉。當然內向不等同于自閉,但家長還是要引以重視,畢竟它會給孩子帶來負面影響。今天我們就來探討一下孩子有點內向該怎么辦。
想要改正孩子內向這個問題,并非一件很容易的事情。在這里要提醒家長,千萬不要用強硬的手段試圖去糾正這個孩子,不然的話會適得其反。
1、通過角色扮演來鍛煉孩子
家長可以和孩子玩角色扮演的游戲,邀請家人一起參加,讓孩子在游戲中得到與人交流的機會,而逐步的可以邀請孩子不熟悉的玩伴一起加入,給予孩子一個逐步適應的過程。
2、多制造孩子與人接觸的機會
第一次單獨讓孩子嘗試與人接觸,孩子一定會因為不知所措而膽怯,這時候家長的陪同就是起到了“壯膽”效果。做了一次之后,就可以安排孩子獨立去嘗試完成這個任務,有了第一次的成功經歷,孩子往往第二次就很容易成功,從而邁出自己社交的第一步。
3、給孩子講故事
家長可以挑選一些有意義的故事講給孩子們聽,尤其是齊心協力完成某個任務的故事,這樣的故事情境會在孩子腦海里留下一個印象,會給予孩子一定積極的引導作用。
4、鼓勵和贊美孩子
經常挨批評的孩子很容易進行自我否定,打擊他們的自信心,從而變得膽怯、含羞、怕出錯。家長一定要多給予孩子一些贊美,尤其是內向孩子跨出第一步的時候,爸媽一定不要吝嗇你的贊美,多鼓勵孩子,讓他們一步步做到更好。
5、給孩子機會表達自我
沉默寡言,不敢表達自己的個人看法,這是內向孩子的共有特征。作為家長就要引導孩子說出自己的想法,不要凡事下指令,多充當聽眾,給予孩子說話的機會,你會發現內向孩子的語言天賦并不差,只是需要你如何將之發揮出來。
6、放手讓孩子獨立鍛煉
大多數內向的孩子是因為客觀原因的限制,缺少了跟外界交流的機會,所以家長們要努力制造一些機會讓孩子去跟外界接觸,與人交流。家長可以制造一些簡單任務讓孩子完成,比如單獨去買東西等,這些都是可以一定程度改善孩子的內向性格。
孩子內向并非天性使然,大都由很多因素導致的。要想糾正這個問題,就需要家長對癥下藥找出原因所在。
1、家庭教育過于嚴厲,導致孩子壓迫感強烈
孩子是家長的希望和未來,每個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成龍成鳳,成為自己心中的驕傲,所以在平時的家庭教育中,難免就會掌握不好尺度,對孩子要求過于嚴苛。
電視不讓看,游戲不讓玩,手機不讓摸,只能專心于學習,成績更是重點關照,各種作業、課程資料、輔導班、興趣班等滿天飛,讓孩子時刻處于精神緊張的狀態,在平時的生活中也是嚴格要求孩子各方面的習慣等,做錯事或做的不夠好,便會遭到指責甚至打罵。
嚴是愛,但是過于嚴厲,則會對孩子造成巨大的壓力,一旦無法承受,勢必會傷害到孩子,讓孩子性格變得膽小內向,所以,我們教育孩子應該做到嚴而不厲,拿捏好力度。
2、與外界接觸太少,導致孩子不敢表達自己的想法,藏在心里
交際是人在成長過程中必須的一項重要課程,一旦脫節,就會寸步難行。而很多家長卻并不重視這方面的培養,為了呵護好孩子,把孩子養成了“宅”寶寶,很少出外跟其他小朋友玩,這樣當然很容易讓孩子變得膽小內向。
家長應該努力鍛煉孩子的交際能力,多帶孩子出去玩,鼓勵他和其他孩子交朋友,一起玩游戲,學會分享和表達,讓孩子的身心全方面健康成長。
3、父親因為工作或其它原因忽視了孩子,讓孩子缺少與父親相處的時間
家庭中,往往都是男主外,女主內,所以,幾乎都是媽媽陪伴和教育孩子,媽媽這個角色確實非常重要,是整個家庭的核心。
但是只有媽媽,少了爸爸的陪伴,對孩子的成長也是有著不可低估的影響,爸爸可以帶給孩子冷靜、理性、堅強、勇敢、男子漢的榜樣作用,讓孩子潛移默化的受到熏陶,所以,不管是因為工作或其他原因,爸爸都應該多抽時間陪伴孩子!
我們很理解內向孩子的家長的心情,非常希望孩子能夠樂觀開朗,遇到任何事情都不怯場,表現優秀。但是家長不能操之過急,許多雷區千萬不要去踩。
1、不要用強硬手段逼迫孩子
有些性急的家長,在帶領孩子出門撞見熟人的時候,一個勁的要求孩子招呼人,而內向的孩子往往不知道如何開口,或者表現羞澀,家長就會大發雷霆,甚至責罵孩子不懂事。這種強硬手段沒辦法根本改變孩子的內向性格,反而會讓孩子產生恐懼心理。
2、不要急于求成
有的家長很心急,巴不得孩子明天就能改頭換面,不斷給孩子強調要大方,帶孩子去不同的場合適應,這樣只會適得其反,孩子沒有度過心理適應期就不斷更換環境,反而會滋生出他的敏感自我保護意識。
3、不要諷刺嘲諷
有些家長會將孩子內向、含羞性格作為談資,逢人就提及孩子多內向,這樣做更是打擊了孩子的自信心。更有家長會批評孩子的內向性格,“你瞧瞧張家孩子多大方,你表現得就跟兔子似的。”類似的話非但不能起到鼓舞作用,還會進一步傷害孩子的自尊心。
總而言之,面對內向的孩子,家長要多用點心,多花費時間和精力去教育孩子,引導孩子克服這個性格劣勢,變得自信開朗。以上就是孩子有點內向該怎么辦的全部內容,感謝閱讀!
上一篇:孩子不自信膽小內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