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家庭可能都有這樣的情況:孩子平時在家里表現都很大方,但是到了外邊卻總是邁不開那一步,表現的拘謹、膽怯。家長都為此非常頭疼,但又束手無策。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小孩子膽怯該怎么引導?
面對孩子膽怯時,家長打罵孩子是毫無效果的,最佳的方法應該是保持耐心,通過科學的方法去引導孩子克服這個性格劣勢。
1、爸媽要適當放手
爸媽要相信自己的孩子,父母要適當放手,讓孩子學會成長,事實上孩子并不如爸媽想象當中的脆弱。爸媽要讓孩子多接觸外界事物,多認識世界,鼓勵孩子去探索與嘗試,從實踐中培養孩子的勇敢精神。
2、樹立英雄榜樣
爸媽可以經常跟孩子說說英雄故事,或引導孩子看一些反映英雄人物的影視片,給孩子買一些這方面的書刊,讓故事中人物的英雄言行來潛移默化地影響孩子。
3、構造和諧的家庭環境
爸媽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不要在孩子面前打罵,要給孩子一個和諧溫馨的家庭環境,這樣孩子生成樂觀積極向上的生活態度,內心不會再膽怯怕事。
4、讓孩子與勇敢的孩子交往
愛模仿是孩子的一大特點,父母要讓性格軟弱的孩子經常和膽大勇敢的小伙伴在一起,跟著做出一些平時不敢做的事,耳濡目染,慢慢地得到鍛煉。
5、多陪孩子,尤其是父親
母親在教育的時候,會比較容易按照自己女性的原則標準,要求孩子順從聽話。相對母親來說,父親更加外向、勇敢、果斷。爸爸帶著孩子玩耍的內容一般也更加能鍛煉孩子的膽量。
如果說媽媽像月亮,那么爸爸就像太陽。一個孩子很難沐浴著月光長成一個陽光少年,他必須吸收來自爸爸的太陽光輝,才能形成開朗的心態。
6、讓孩子宣泄情緒
父母還可以經常帶孩子到一些視野、空間開曠的地帶,鼓勵孩子放聲宣泄負面情緒,這樣孩子不會因為負面情緒過多而變得膽怯怕事。
很多人可能認為孩子膽怯是天生的。但這個觀念是錯誤的,事實上在導致孩子膽怯的原因里性格本身的占比其實很小,大多是由以下幾個方面導致的:
1、父母對孩子管束過度
若是父母過于嚴苛,就會讓孩子不敢勇于表達自己,與外界接觸太少,到不熟悉的地方會缺乏安全感;若爸媽平時對孩子限制過多,不讓孩子去爬山恐怕摔下來,不讓孩子去湖邊玩怕掉下去等等,孩子不敢外出玩耍;
若爸媽平時喜歡嚇唬孩子,孩子不聽話嚇唬他“你再哭我把你扔在外面讓老虎吃了你”,恐嚇容易破壞孩子的安全感,讓孩子對周圍環境失去信任,而愈發不敢嘗試新事物,造成孩子膽小怯懦。
2、父母關系不和,孩子有不安全感
父母經常在孩子面前吵罵、打架,讓孩子有嚴重的不安全感。曾經看過一個節目,夫妻二人感情不好,經常當著女兒的面情緒爆發,動手互毆或者砸壞東西。
經常目睹這種場景的孩子,從小膽怯、怕生,不敢和別人交流,回到家里就會神經質地緊張,最后逐漸變得自閉。面對封閉在自己世界里的孩子,媽媽流著眼淚,后悔不已。
3、孩子缺少交往行為
有些孩子從小很少與人交往,除了父母、長輩,極少與同齡小朋友一起玩耍,極少有走親訪友和外出的機會,這導致孩子交往能力萎縮,怕見生人,怕在眾人面前講話,當有客人要開門拜訪,孩子的小心臟都撲騰撲騰跳。
當發現孩子膽怯時,家長如果不及時幫助孩子改正的話,那孩子的生活、學習都會受到嚴重的負面影響,不利于孩子健康成長。
1、情緒表現為負面
孩子膽小、不自信,除了影響孩子交朋友之外,最大的影響是使得孩子的情緒變得頗為負面,他們接觸不同的事物和學習的時候,總是抱著消極的心態來面對,這樣的心態和情緒,一時半會很難改正。
因為孩子膽小,所以他們在面對新鮮事物的事物,會表現得自卑,不情愿主動的接觸和嘗試,久而久之,看到別人因為這些事情獲得歡樂,而自己卻一無所獲的時候,心情也會變得負面。
2、不主動爭取,自怨自艾
過于膽小的孩子,他們往往不會主動爭取自己的利益,害怕由于自己的爭取,而導致其他人不開心,這種過度謹慎和畏畏縮縮的心理,會伴隨孩子一生。在往后的職場之中,孩子會帶著這樣的心態,無法融入到團隊之中,最終成為孤立無援的個體。
3、缺乏主見,容易被帶偏
膽小、不自信的孩子,他們很容易失去自己的主見,而被別人帶偏,很可能自己的觀點和意見是正確的,但是由于不自信,不敢確定和做決策,最終,被外界所影響,從而變得隨大流。
這樣的孩子,他們由于膽小怕事,以為跟著別人就能成功,但實際上卻忽視了自己的價值和可貴之處,從而會變得碌碌無為。
面對孩子膽怯這個問題時,希望家長們可以通過科學的方法去正確教育孩子,引導孩子變得勇敢自信,讓孩子擁有更好的未來。以上就是關于小孩子膽怯該怎么引導的內容,感謝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