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孩子慢慢的長大,家長對孩子寄予眾望,希望孩子可以成為一個勇敢自信、陽光開朗的人,能夠擁有屬于自己的精彩人生。但事實并非如意,很多家長發現孩子膽子很小,在許多方面表現得唯唯諾諾,扭扭捏捏,不夠落落大方,極度希望可以提高孩子的膽量。因此今天我們就來聊聊兒童膽小怎么鍛煉,希望可以幫到大家。
孩子膽量并非是一成不變的,其實往往會受到很多方面的因素影響下而發生變化。因此家長可以在很多方面下功夫,多多鍛煉孩子,從而提高孩子的膽量。
1、營造安全感的家庭環境
很多孩子會變得膽小,就是因為安全感不足,沒有勇氣去面對外界事物,因此家長不妨營造溫馨、和諧的家庭環境,讓孩子感受到家的溫暖與安全感,得以勇敢面對外界,不再膽小怕事。
2、擴大交際圈
許多膽小的孩子不敢與外人交流與來往,常年習慣待在家里,膽子變得越來越小。因此家長需要去多鼓勵宅在家里的孩子勇于走出家門,去見識外面廣闊的世界,多跟其他人來往,擴大交際圈,從而提升人際交往能力,并改變膽小害怕的心理。
3、多親近大自然
家長可以多帶孩子去親近大自然,讓孩子去見識一些壯美的山川河流,海洋湖泊等,促進胸襟開闊,性格豁達開朗,消除孩子膽小的心理。
有不少父母會很好奇這樣一個問題:孩子到底為什么會膽小。其實對于這個問題是沒有固定答案,往往是五花八門的,但是經過專家的深入研究,可大致歸為兩大類因素。
1、先天
顧名思義就是孩子膽小是受到先天因素的影響,就是孩子父母害怕什么,孩子在遺傳基因的影響下也會害怕什么。
2、后天
孩子會變得膽小,除了先天因素的影響,也會受到后天環境的影響。比如家長總是嚇唬孩子,就會讓孩子內心留下陰影,形成膽小害怕的心理;比如孩子受到過度保護,缺乏與外界的接觸機會,就會讓孩子對外界心存畏懼,變得膽小怕事;比如家長在教育犯錯的孩子,總是會去斥責、打罵孩子,傷害孩子幼小脆弱的心靈,使得孩子關閉心門,繼而變得膽小、內向。
其實每個孩子都是不同的個體,再加上不同年齡階段的孩子害怕的事物不同,因此孩子膽小的表現也會有所不同。下面我們就來帶大家認識一下不同階段的孩子膽小的表現,希望大家能夠予以重視。
1、1-3歲的孩子害怕響聲、電閃雷鳴等,每次打雷都會從夢中驚醒。同時也會怕一些動物,如雞、昆蟲等。
2、4-8歲的孩子很多會害怕黑暗,不敢去自己一個人上廁所,睡覺的時候不能關燈。與此同時也會害怕一些妖魔鬼怪,腦子里一直幻想著這些,會經常疑神疑鬼。
3、9-12歲的孩子會害怕生人,不好意思跟人打招呼,不太喜歡去與人來往和交流,害怕社交。此外也會開始在意學習成績,有時還會出現害怕學習的心理。
總而言之我相信只要家長在面對膽小的孩子時能夠予以重視,學會運用科學正確的方法去教育孩子,定能提升孩子的膽量,培養出一個全面發展的優秀人物,擁有更為精彩美好的人生。以上就是兒童膽小怎么鍛煉的內容,感謝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