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實生活中。很多家長都反映,孩子進入青春期后就不愿意與父母溝通,緊閉心門,這樣的現象值得家長反思。只有親子敞開心扉,才有利于父母及時了解孩子想法,促進親子關系。接下來就聊聊如何和青春期的孩子溝通。
家長如果想要和孩子建立良好的溝通,就應該及時調正自己的教育方式,注重孩子的感受,可以從以下這幾個方面著手。
1、少壓制孩子想法
孩子畢竟年齡還小,家長不要用過來人的身份去教育孩子,一上來就講大道理,對孩子一頓數落和批評,讓孩子毫無顏面,這樣的行為只會讓孩子更加不愿溝通。因此,家長應該摒棄粗暴的方式,多信任孩子,才能拉近和孩子的距離。
2、減少對孩子指責
誰都不喜歡被說教和打擊。也許在家長看來打擊是為了更好地幫助孩子成長,但是在孩子眼里,這是家長的刁難,家長應該將指責轉變成幫助,幫助孩子分析利弊,作參考,而不是替孩子做決定,只有家長親和,善于接受別人的意見,孩子更喜歡和開明的家長溝通。
3、注重孩子感受
家長應該凡事多站在孩子的角度思考問題,對于孩子的不足和過錯,千萬不能揪著不放,老是翻舊賬,也不能在其他人的面前數落孩子的過錯,批評會讓孩子沒有尊嚴,對父母失望。
孩子不愿意溝通的原因是有跡可循的,家長不要覺得自己苦口婆心就是在溝通,溝通是雙向的,而不是一方的不斷灌輸。下面就來說說為什么青春期的孩子不愿意溝通。
1、父母性格強勢
家長在教育孩子時,有自己的想法和教育方式,總是說一不二,想讓孩子百依百順,家長說什么都唯命是從,這樣才覺得孩子聽話。實際上,孩子是個完整獨立的個體,溝通的過程應該是雙方心平氣和,各抒己見,而不是父母一方一直對孩子提要求。
2、要求過于嚴格
每位家長都想要望子成龍,盼女成鳳,特別是有些家長過得不如意不成功,于是希望孩子去完成父母沒有完成的夢想,從小對孩子高標作準嚴要求,不顧及孩子的身心發展規律,想要拔苗助長,孩子只覺得壓力山大,親子間相處矛盾重重。
3、打斷孩子說話
家長不清楚認真傾聽是對對方最好的尊重。有的家長總是扯著嗓子對孩子大吼大叫,孩子剛說到一半就打斷孩子的說話,沒有完全理解孩子的意思就妄加揣測,立馬先表明立場,這讓孩子不想再說下去,久而久之喪失溝通的想法。
家長想要與孩子建立良好的溝通并不難,家長要注重孩子的想法,尊重不同的聲音,對孩子誠信,才會得到孩子的信任,孩子也才會愿意吐露心聲。
1、做孩子的傾聽者
家長應該用誠懇的目光平視孩子,不要做其他事,不要總在孩子面前玩手機,表示出尊重和理解,共情孩子所說的事,做孩子的聆聽者。
2、多引導啟發孩子
在孩子遇到困難時,家長千萬不能嘲笑孩子的無能,不要急著下結論甚至去批判孩子,而是對孩子溫柔一些,鼓勵孩子多嘗試,慢慢克服困難,給到孩子有價值的意見。
3、關注孩子感興趣的話題
家長要與時俱進,找到與孩子相關性強的話題,多聊聊孩子感興趣的話題,而不是事事離不開孩子的學習成績。
總之,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家長要學會優化教育方式,多聆聽鼓勵孩子,少一點打擊和指責,才能和孩子建立良好的溝通,讓孩子健康茁壯成長。以上就是如何和青春期的孩子溝通的相關話題,謝謝您的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