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一位家長瘋狂抱怨自家的孩子性格過于膽小,總是畏懼與生人溝通,不敢去與其對視,也經常不愿意去表達自己內心的想法,總是會畏畏縮縮,遇事猶豫不決·····對于孩子這一性格問題,很多家長內心是很焦慮的,想要去轉變孩子這一性格,但又不知道如何是好。下面新起點教育專門學校,一所青少年教育管教機構就來跟大家細談如何幫助孩子擺脫膽小,一起來看看吧。
孩子變得膽小并不是沒有任何緣故的,往往是受到一些因素的影響而導致的結果。下面新起點教育專門學校,一所青少年教育管教機構就來跟大家詳談造成孩子膽小的因素。
1、過少接觸外人
有的孩子從小就光待在家里,尤其是老人照看的孩子,除了父母、長輩,很少和同齡的小朋友在一塊玩耍,所以接觸外人的機會比較少,這樣孩子的社交能力就得不到鍛煉,所以在見到生人的時候會害怕,依賴性較強,無法獨立的適應環境,所以家長要多帶孩子去戶外活動一下,這樣能讓孩子與別人有更多的交流,慢慢的克服自身的膽小和害羞。
2、經常的指責、否定孩子
很多父母都喜歡“批評式教育”,不管孩子遇到什么事情都習慣用教育的口吻對孩子說,其實孩子內心極度渴望被父母肯定、贊賞,如果父母能夸獎孩子幾句,孩子會比得到任何獎品都要開心,而且也更有前進的動力。但我們中國的父母總喜歡將自己孩子的短處與別的孩子的長處相比,本意是為了讓孩子認識到自己的不足,但殊不知,這很可能會傷害孩子的自尊心,讓孩子變得自卑膽小。
3、保護過度
在生活中我們經常能看到,有的小孩在前面跑的時候,家長總會在后面喊著,慢點慢點,別跑了會摔倒的。現在絕大多數家庭都是獨生子女,對于孩子總是“捧在手心怕摔了,含在嘴里怕化了”,什么都舍不得讓孩子去體驗與感受,但殊不知過度的保護會讓孩子失去面對陌生事物的勇氣,讓孩子變得膽小,正是因為父母的過度保護,才養成孩子膽小怕事的性格,一旦離開了父母這個“保護傘”,孩子會變得不知所措。
當孩子形成了膽小的性格后,孩子一般會在很多事情上展示出自己膽小的一面,只要家長多加注意,就能輕松發現孩子膽小的傾向。下面新起點教育專門學校,一所青少年教育管教機構就來跟大家細談孩子膽小的表現。
(一)躲避
孩子因要面對不熟悉的人或不明了的事物,離開、避開與己不利的事物,以免遇到某些畏懼的情況,其實也是"畏首畏尾"的現象。孩子一般會躲在父母或熟悉的人的身后,還不時要抱大腿或拽著大人的衣服,以尋求"安全感"
(二)羞怯
一般是大人要求孩子說些什么話或做些什么事,而孩子感到羞澀膽怯,表現得緊張、難為情、臉紅與退縮。其實也是"扭扭捏捏"的表現,是很正常的心理現象。
(三)聲細
通常是大人要孩子回答問題或應答問候,而孩子表現出聲音柔軟輕細,如蚊蠅之聲,很難聽得見。其實也是"羞怯"的心理表現范疇,只是比羞怯"膽大"了些許,但仍為邁出去。
對于性格膽小的孩子,很多家長往往是束手無策的,不知道到底要如何去教育膽小的孩子。下面新起點教育專門學校,一所青少年教育管教機構就分享大家幾個方法,從而助力家長幫助孩子擺脫膽小。
1、鼓勵孩子大膽社交
鼓勵孩子多交往新朋友,多和其他小朋友相處交流,讓孩子大膽的表達出自己的想法。孩子在與人交往的過程中,能夠不斷的提升自己的能力。
2、鼓勵孩子、相信孩子
有些孩子膽小的原因是由于自身能力不足造成的自信心缺失,家長要多鼓勵孩子,給予孩子自信心,讓孩子相信自己,勇敢的去面對生活的困難。
3、培養孩子獨立思考的能力、獨自解決問題的能力
孩子早晚有一天要離開父母獨自生活,家長給不了孩子一輩子的保護,所以當孩子過于膽小的時候,家長應當適當的給孩子空間,讓他們獨立思考,試著獨立的去解決問題,孩子才能夠成長。
總之面對膽小的孩子,家長需要對孩子予以理解和耐心,積極運用溫和、科學的手段對孩子進行有效引導,在不傷害孩子脆弱心靈的基礎上,有效引導孩子走出膽小,擁抱美好生活。以上就是新起點教育專門學校,一所青少年教育管教機構對于如何幫助孩子擺脫膽小的建議,感謝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