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家長除了干著急不知道做什么,自家的孩子總是膽小怕事,不敢去表達自身想法,也不善于去爭取想要的東西,看上去清心寡欲,常常將自己內心藏起來不愿意示人。這是孩子膽小的表現,其實幫助孩子克服膽小懦弱也是有方法的,下面新起點教育專門學校,一所特訓問題少年學校就來具體展開談談。
家長想要膽小懦弱的孩子更放得開,應該多認可支持孩子,了解孩子的心聲,培養孩子自立自強的能力,下面說說膽小懦弱的孩子如何教育。
1、多讓孩子交朋友
人是社會性動物,即使是孩子,在膽小內向的孩子,也會渴望與他人交往。對于膽小的孩子來說,更多的與人接觸或者成為朋友,會幫助孩子變得更開朗、樂觀。
多數膽小的孩子都不敢主動與別人交朋友,父母不要放任自流,應該給予適當的指導和幫助,比如邀請孩子的同齡人來家中做客,允許孩子之間互贈禮物,多帶孩子去到人多的地方玩耍。
事實證明,越早與人群接觸,接觸的人群越多,孩子的性格越開朗,適應環境的能力和長大后的社會交往能力就會越強。
2、用鼓勵代替指責
當孩子遇到事情退縮的時候,不要對孩子說:“怎么這么膽小,這點小事情都不敢做?”
應該多對孩子說:“有點緊張是嗎?來,媽媽在旁邊看著你,我相信你一定能行的,有困難隨時可以回來找媽媽,我們一起想辦法解決。”
父母給予孩子的信任和鼓勵,會讓孩子在潛意識中產生“我一定可以的信念。”即使開始的時候,孩子不一定會做得很好,但隨著得到的肯定次數越來越多,孩子就會越來越努力,逐步放開膽量去嘗試。
著名教育學家郝伯特.斯賓塞曾經說過:親人,朋友或老師對于孩子的積極暗示與鼓勵,會對孩子的心理和智力產生良好的作用,并且孩子與暗示者的關系越親密,這種積極的作用就會越明顯。
3、學會等待
膽小的孩子,父母要給孩子時間,不要以為孩子一教就馬上就能改變了,需要一個積累和逐步內化的過程,當看到孩子表現不夠好的時候,請孩子多一些耐心,一次不行,兩次,三次,多次,方向對了,靜待花開就好。
家長發現孩子比較膽小懦弱,不要大驚小怪,更不能責罵孩子,而是應該耐心地了解孩子膽小背后的原因,下面詳細談談孩子膽小懦弱的原因。
1、家長經常有中國式“嚇?!?,讓孩子缺乏安全感。
有的孩子從小就經常被父母嚇唬,比如說話聲音大一些,媽媽就嚇唬他“小聲點,不然警察叔叔把你抓走!”比如有時候鬧著要玩具,媽媽也會嚇唬他“別鬧了,不然把你趕出門去!”
許多父母意識不到嚇唬孩子的危害性,其實和打罵一樣,嚇唬也是教育的無能,會給孩子造成精神壓力,容易形成膽小懦弱的性格,不利于成長。
2、不給孩子獨立做事的機會。
有這樣一位男孩從小懂事乖巧,父母說做什么他都很聽話,包括上什么中學、考什么大學,甚至交什么樣的女朋友,都按照父母的意思來。但與此同時,他的性格卻越來越膽小懦弱,自己拿不定主意,事事依賴父母,是同學眼中的媽寶男。
父母要注意了,如果從小剝奪了孩子獨立思考、獨立做事的權力,他們只會漸漸失去了判斷跟行動的能力,變得膽小懦弱。所以想讓孩子將來更有出息,一定要從小讓他們獨立做事。
3、不對孩子表達愛。
中國式父母很少向孩子表達愛,大家經常在電影電視中看到:國外的爸爸媽媽每天會對孩子說“我愛你”,但中國的父母則很少這樣做。
其實,如果從來不對孩子表達愛,那么孩子會缺乏安全感,在性格上表現出來會膽小內向,自卑懦弱。所以,要改變這種情況請嘗試著多對孩子說一聲“我愛你”吧。
若是孩子養成膽小懦弱的性格,他們在未來的人生道路上就會沒有擔當,缺乏責任心,下面談談孩子膽小懦弱對未來有何影響。
1、情緒表現為負面
孩子膽小、不自信,除了影響孩子交朋友之外,最大的影響是使得孩子的情緒變得頗為負面,他們接觸不同的事物和學習的時候,總是抱著消極的心態來面對,這樣的心態和情緒,一時半會很難改正。
因為孩子膽小,所以他們在面對新鮮事物的事物,會表現得自卑,不情愿主動的接觸和嘗試,久而久之,看到別人因為這些事情獲得歡樂,而自己卻一無所獲的時候,心情也會變得負面。
2、不主動爭取,自怨自艾
過于膽小的孩子,他們往往不會主動爭取自己的利益,害怕由于自己的爭取,而導致其他人不開心,這種過度謹慎和畏畏縮縮的心理,會伴隨孩子一生。在往后的職場之中,孩子會帶著這樣的心態,無法融入到團隊之中,最終成為孤立無援的個體。
3、缺乏主見,容易被帶偏
膽小、不自信的孩子,他們很容易失去自己的主見,而被別人帶偏,很可能自己的觀點和意見是正確的,但是由于不自信,不敢確定和做決策,最終,被外界所影響,從而變得隨大流。
這樣的孩子,他們由于膽小怕事,以為跟著別人就能成功,但實際上卻忽視了自己的價值和可貴之處,從而會變得碌碌無為。
總之,家長需要放大孩子的閃光點,理解孩子的想法,培養孩子的興趣愛好,幫助孩子發展能力,在實踐中培養孩子的自信,孩子獲得的成就感后會不斷給孩子正向反饋。以上就是對幫助孩子克服自卑懦弱的一點看法,謝謝您的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