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訓練營學校哪里有,相信很多家長都有這樣的感受,孩子總是不敢去體驗和嘗試,害怕面對陌生人,在不熟悉的場合甚至感到不適,時常對自己持否定態度,其實,這是孩子自卑的表現,家長有必要重新審視自身的教育方法,幫助孩子克服自卑情結。下面新起點教育專門學校就來具體談談幫助孩子改善自卑的一點建議,一起來看看吧。
面對自卑的孩子,家長不能責罵和斥責,更不能諷刺挖苦,正確的做法是多真誠地夸獎鼓勵,讓孩子得到更多的鍛煉,下面說說怎樣幫助孩子克服自卑情結。
1、多給孩子創造人際交往的機會
一定要先給孩子創造環境,才有可能開始慢慢改變。最開始孩子如果不愿意到外面的場合,我們可以先在家庭內給孩子創造環境。父母盡量不要把工作帶回家,在家的時間集中用來和孩子一起玩,提高家庭內部的交流陪伴;平時父母可以多邀約朋友一家一起出行,增加孩子和人接觸的機會。
2、多帶孩子接觸新鮮的人和事物
孩子自卑和膽小,很多時候是因為孩子的眼界有限,沒有見識過更多的人和事,當孩子接觸過萬千世界后,孩子的心胸也會變得更加豁達,性格也會發生很大的改變,父母要多陪伴孩子,多帶孩子到外面的世界去見識一下不同的人和事物,豐富孩子的心靈,擴大孩子的見解,孩子的性格也會變得更加開朗和活潑。
3、多對孩子進行鼓勵和肯定
爸媽覺得孩子很棒,他就會覺得自己很棒;爸媽評價他膽小自卑,那么他就真的認為自己是一個膽小自卑的人了。平時父母要多看孩子的優點,多對孩子進行鼓勵和肯定,讓他在大人的肯定和鼓勵中獲得自信心;即使孩子做錯了事,父母也不要對他進行指責、訓斥,以免打擊孩子做事情的積極性,挫傷孩子的自信心。
4、培養孩子的基本能力
孩子自卑,與他的各種能力有非常密切的關系。一個各項能力都很強、什么都會做的孩子,他會很自信;而一個什么都不會的孩子,會非常容易自卑。父母一定要教孩子掌握一些基本的能力,例如動手能力、運動能力、人際交往能力等等。父母平時多給孩子一些鍛煉的機會,讓孩子獨立去完成他力所能及的事情。
孩子在十多歲的年紀,他們心理還沒有發育成熟,缺乏經歷和經驗,會容易受到人際關系的等各種因素的困擾。下面說說孩子自卑是什么原因。
1、家長很喜歡拿孩子做對比
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別人家的孩子”的現象。拿孩子與別人進行比較,只會導致孩子學會的判斷自己的方法就是拿自己的缺點去碰別人的優點。這種做法除了刺傷孩子的自尊心外,什么好處都沒有。長此以往,孩子對于自己的長處和短處都難以形成科學的認識,自尊心也基本上丟完了,索性破罐子破摔,自然也就不會想著求上進了。
2、家長特別喜歡包辦代替孩子
孩子從出生開始,家長覺得孩子是手中的寶,什么事情都想包辦,在喜歡嘗試、探索周圍的時間,剝奪了孩子真正的鍛煉機會。這種做法不僅會導致孩子動手能力不行,甚至連獨立生活的基本素養都沒有,會和同齡的孩子產生一段顯著的差距,慢慢地他們自己就會感受到了自卑感。家長的過度保護只會導致孩子缺乏自信。
3、家長經常的指責、否定孩子
很多父母都喜歡“批評式教育”,不管孩子遇到什么事情都習慣用教育的口吻對孩子說。總喜歡將自己孩子的短處與別的孩子的長處相比,本意是為了讓孩子認識到自己的不足,但殊不知,這很可能會傷害孩子的自尊心,讓孩子變得自卑膽小。
4、保護過度
現在絕大多數家庭都是獨生子女,對于孩子總是“捧在手心怕摔了,含在嘴里怕化了”,什么都舍不得讓孩子去體驗與感受,但殊不知過度的保護會讓孩子失去面對陌生事物的勇氣,讓孩子變得自卑膽小,正是因為父母的過度保護,才養成孩子膽小怕事的性格,一旦離開了父母這個“保護傘”,孩子會變得不知所措。
自卑的孩子總是不自信,他們對自己的評價很低,不相信自己能夠做到某些事,或者比較自暴自棄,自負也是一種自卑。下面說說孩子自卑的常見表現。
1、沉默寡言,日常生活低頭獨來獨往。
2、從不在課堂上主動回答問題,遇到老師提問也總是低頭不語,或者回答問題的聲音極低。3、在家從不或很少和父母或親友交流。
4、遇到別的孩子欺負也總是躲避,不會主動告訴家長或老師。
其實,孩子的自卑心理多來源家庭教育,家長也要善于自我反省,不能將所有的錯誤都推卸到孩子身上,除了讓孩子保持身體健康,也要多關注孩子的心理健康。以上就是新起點教育專門學校對于孩子自卑話題的一點看法,謝謝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