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說在中學階段,家長最害怕的教育難題題,那必然是中學生早戀。對于這一問題,很多家長都是很緊張的,畢竟早戀危害極大。接下來,我們就來談談中學生早戀的危害性有哪些?
在初中階段,孩子正處于青春期,在這個階段孩子容易對異性產生神秘感,進而產生好感。但是因為孩子思想還未成熟,很容易陷入早戀的漩渦,引發一系列問題。
1、影響學習和生活
有的中學生錯誤地認為:“只要兩個人志同道合,談戀愛不會影響學習”,或者認為:“相愛產生動力,促進兩人學習”,這些都是極不客觀的。
實際上,早戀者往往以戀愛為中心,以對方為航向,感情為對方所牽制,學習沒有不分心,成績沒有不下降的。許多早戀者兩人交往雖然很隱蔽,之所以最終還是被家長、老師發現,主要的原因就是學習成績下滑引起家長的注意,追問之下,道出實情。
2、早戀的成功率極低,往往是--朵迅速凋謝的不結果實的花
中學時期,世界觀,人生觀并沒有確立,閱歷淺,經驗少,對人生和愛情這樣重大的問題并沒有深刻的理解,再加上青春期心理特征的影響,使青春期早戀有著顯著的特點:
①選擇的盲目性。只憑一時好感,不考慮多方面的因素,盲目迷戀,“一見鐘情”,不顧后果。
②情感的外露性。迫不及待,直接遞條子,寫情書,送照片甚至托人說合。
③感情的波動性。“熱就熱得像個熱蒸籠,冷就冷得像個冰窟窿”,說好就好,說散就散。
3、感情沖動,種下苦果,身體上遭受多方面的摧殘
通常,戀愛和性愛是有著不解之緣的。少男少女墮入愛河以后,成天單獨在一起,他們或成雙成對外出郊游,或自由自在地進出影視廳,愛的鏡頭會成為他們關注和模仿的焦點,尤其是影視中男女親吻、摟抱等動作,會激發少男少女們的感情沖動。
強烈的性沖動往往使他們失去理智,不考慮后果而發生性行為。一旦生理和心理防線被沖破,婚前性行為便由此開始。在價值觀、道德規范和生活經驗尚未能有效地對本能欲求施加控制的情況下,早期的性行為會使青少年沉灑于性快感之中,而無視由此產生的心理和生理的不良后果。
一談起早戀,家長就極度焦慮,認為事態很嚴重,孩子非常不正常。那么中學生早戀到底正不正常,我們可以一起來看看。
1、專家看法
對于早戀這一話題,很多教育專家紛紛認為早戀現象是正常的,不值得大驚小怪。在他們看來早戀無非是友誼發展的產物,是中學生心理成熟的趨向,也可以說是人生的必然。
2、群眾看法
進入青春期的中學生,在異性交往中產生了情感并不是可恥的,而是生理發展上天經地義的事正如歌德所說:“青年男子誰個不善鐘情,妙齡少女誰個不善懷春。”因此,說中學生早戀現象是資產階級思想,是自甘墮落等等,都是不公正的。
要想更好地去解決孩子早戀問題,家長就必須要對孩子早戀的原因有深入的了解,這樣才能準確找到病因,才能對癥下藥。
1、生理與心理
中學生生理上慢慢發育成熟,再加上與心理上的好奇心,會驅使他們對異性產生好感,進而會嘗試早戀。
2、家庭的影響
如果家庭不和、父母離異、再婚等,孩子缺乏關愛,缺少溫暖,內心孤獨。這時,孩子特別渴望關愛和感情寄托,會把目光轉向同齡的異性。
3、社會的影響
信息時代,有關戀愛、性的影視、文學作品等,很容易接觸到。少男少女情竇初開,也容易受到各種戀愛信息、觀念的沖擊。有的少年年幼無知,鑒別力不強,思想容易受到誘惑,對戀愛抱著較為開放渴望嘗試的心態。
4、學習壓力過重
學校或家長過于重視分數,忽視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對孩子期望過高,壓力過大,同時不注意正面引導和情緒管理。互相之間感情交流少,溝通不順暢,會造成親子關系緊張,師生關系緊張,也可能間接促成孩子早戀,孩子希望在異性關系中尋找共同語言和解壓的方式。
當發現孩子出現早戀的情況時,父母不能打罵孩子,而應該以平和的心態去和孩子溝通,幫助孩子分析早戀的利與弊,使其盡快認清早戀的危害。以上就是關于中學生早戀的危害性有哪些的全部內容,感謝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