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閉式女子學校主要是用于糾正的問題包括早戀、叛逆、網癮、暴躁等等青少年人常見的問題,那么為什么孩子會產生早戀的問題呢?新起點青少年特訓學校是這樣解答的:
(1)青春期發育的影響
11-14周歲左右是孩子進入青春期的時間段。此時,男女生的第二性征開始發育:男生變聲,長出胡須;女生乳房發育,月經初潮與身體發育伴隨而來的是性意識的產生與發展。孩子們對異性更加好奇,也更有意識地疏遠或靠近異性同伴。早戀傾向與青春期的性發育息息相關,它是一種自然現象。
(2)尋求個人認同感的迫切需要
埃里克森(Erikson)指出,人生的不同階段都有社會心理任務。在從童年到成年的過渡期,即大約12-18周歲時,人們會經歷“身份認同與角色混亂”的階段在此時,正走向成年階段的青少年們需要找到自己的位置,尋求自我認同。確立身份認同失敗的青少年會陷入自我角色混亂之中,進而影響未來成年期的個人發展與幸福。
(3)外界壓力的催化
在邁入青春期的同時,青少年還需面對愈加繁重的課業負擔與越來越大的學業壓力。小升初、初升高、高考,升學考試的重要性逐級提升,學習成績與未來前途的關聯度也越來越高,為了孩子獲得更好的表現,許多家長都會為他們報課外補習班。另外,可能存在的親子矛盾,爭吵與沖突,不被理解的苦悶……
在學習與家庭矛盾等外界壓力的催化下,青少年很可能會轉向同齡伙伴,將美好的意象與希望投射在對方身上。對方的某些優點被放大,遮掩了原本存在的缺點,ta似乎是完美而理想的化身——“暈輪效應”就此發生。
(4)與家人關系的影響
親子關系也與孩子出現早戀傾向或發生早戀的概率有關。研究表明,那些與父母更親近的孩子(相比于那些與同齡伙伴更親近的孩子)建立早期戀愛關系的頻率更低,良好而緊密的親子關系能給予孩子更多的支持(包括物質與情感支持),在此情況下,“愛情”更少地成為孩子尋求情感支撐的途徑,他們也會更謹慎地處理自己的情愫,而不是“義無反顧”地投入愛情之中
新起點教育專門學校提醒您:愛情是香甜的果實,不等它成熟將酸澀不已,早戀不可取,愛情需要等待。感謝您的閱讀。